張幼儀在回憶錄《小腳與西服》(Bound Feet and Westen Dress)中說:“柏林所有的中國人當中,有個人待我特別好,他叫盧家仁(譯音),有一雙好大的手,手上面毛茸茸的像只熊。他每個星期都來看我好幾回,不是和我一起坐坐,就是陪彼得玩玩。以前我從沒有和男人坐得這么近過,可是我猜想他是來看彼得的。當時多拉和我租了一個住宅的三個房間,盧家仁來的時候,彼得就和我們一起待在起居室,其他客人來的時候,我就叫彼得到別的房間和多拉玩。有一天我們坐著喝茶,彼得在鋪在地板上的一塊毯子上玩耍的時候,盧家仁問我:‘你打不打算再結婚?’雖然我當時還很年輕,大概才二十三歲,可是四哥寫信告訴我,為了留住張家的顏面,我在未來五年內(nèi),都不能叫別人看到我和某一個男人同進同出,要不然別人會以為徐志摩和我離婚是因為我不守婦道。而且我明白我在家鄉(xiāng)還有個兒子,我一直沒教過他,在我善盡做母親的責任以前,我不可以嫁進另外一個家庭。所以,我沒敢把盧家仁那句語氣溫柔的話聽進耳朵里,于是我看著我的茶杯輕聲說:‘不,我沒這個打算。’盧家仁聽完,過了一會兒就走了,從此再也沒按時來看過我。我沒辦法相信有人會愛上我,而且對盧家仁問起我結婚打算這件事感到別扭,我從沒說過任何鼓勵他問我這種事情的話。也許我當初根本不應該讓他來看我的,難道他一直在追求我嗎?那就是‘自由戀愛’進行的方式嗎?他愛不愛我呢?也許他只是想出出風頭,才企圖娶我?”
張幼儀的回憶錄是由其口述,然后由她的侄孫女張邦梅以英文寫成,上面的引文是根據(jù)譚家瑜的譯文,由于譯者把“羅家倫”譯成了“盧家仁”,因此大家對這段愛情就不以為意了,反正“盧家仁”又不知何許人也。但我們考之羅家倫當時正在柏林,再加上見過他的人說他的確“有一雙好大的手,手上面毛茸茸的像只熊”(梁實秋在《記羅家倫》文中,就說他“兩手肥碩臃腫,如熊掌然”)。有這種特征的人并不多見,“盧家仁”與“羅家倫”一音之轉(zhuǎn),張幼儀又是當事人,因此所言應該是不虛的。
或者有人會說,羅家倫不是早有女朋友張維楨了?是的,在1920年初,羅家倫去上海參加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集會,認識了積極參與學生運動的體育教師張維楨。在上海見過幾次后,羅家倫返回北京,給對方寄過幾張明信片。不久,羅家倫出國留學路過上海,卻因病未能謀面。就在輪船即將出海之際,羅家倫收到張維楨的玉照,他才匆匆發(fā)出一張明信片,從此兩人開始鴻雁傳書的愛情長跑。但由于雙方了解不多,又相隔遙遠,兩人也難免有些誤會。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羅家倫聽說張維楨把他的信全部給別人看過,非常生氣,因此兩人有很長時間沒有聯(lián)系。據(jù)現(xiàn)存的羅家倫寫給張維楨的情書觀之,在1922年9月以后,兩人似乎就間斷聯(lián)系,一直到羅家倫到德國的將近一年后(1924年8月30日),兩人才恢復通信。而羅家倫的追求張幼儀恰巧在這段與張維楨斷了音訊的“空檔”。后來由于張幼儀的拒絕,不久之后,羅家倫恢復和張維楨的通信,繼續(xù)兩人的愛情長跑,最后于1927年11月13日在上海舉行婚禮,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