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記(2)

中國1927·誰主沉浮 作者:葉曙明


辛亥革命推翻了舊有的政制,舊的政制理論也隨之瓦解,這是第一步;新文化運動的踵興,猛烈地沖擊了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這是第二步;五四運動爆發(fā),為未來的革命定下了民族主義的基調,這是第三步;由共產黨與國民黨共同推動的社會革命,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廣泛地動搖了舊有的經濟結構與社會基礎,這是第四步;隨著北洋政府被推翻,以北洋政府為主導的長達16年——如果追溯到清末的立憲運動,則更加久遠——所做的種種憲政實驗,都成了殉葬品,被全盤否定,要另起爐灶,這是第五步。

當歷史走到第四步時,整個中國已經天翻地覆了。舊有的倫理秩序、道德價值、傳統(tǒng)慣例、文化模式都已紛紛決堤,革命的風暴從城市蔓延到農村,從南部省份蔓延到中部、東部、北部省份。毛澤東形容,“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從前站在一切人之下的工人和農民,現在站在一切人之上,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為所欲為,一切反常。順之者存,違之者滅。“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

1926年的北伐,可視作辛亥革命的收官之戰(zhàn)。南北政權之間的戰(zhàn)爭,其實只是一場單純的軍事對抗。在道德上、制度上、文化上,北洋政府都沒有什么本錢,可資較量。清王朝被推翻之后,大家都延頸期待、充滿希望,歷史給了北洋政府16年的時間,但它卻什么也沒能拿得出來,它沒有為社會提供一種有信譽的政治道德規(guī)范,沒有能夠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穩(wěn)定而有序的、健康的政治制度,沒有為民族的基本價值提供任何有力的保護。它用16年時間把自己一點一點毀了。

于是,辛亥革命曾經放出的許多氣球與風箏,讓人眼花繚亂,現在都要收回了,這是拜北洋政府的無能誤國所賜?!白叨韲说穆?,這就是結論”(毛澤東語)。國民黨要另起爐灶,俄國人便手把手地教它。按照蘇俄的經驗,編制國民黨的政治綱領和搭建組織架構,建立黨團與黨軍,為它設計未來藍圖。用史家錢穆的話來說就是:“以革命的武力來掃蕩軍閥,以一黨專政的理論來停止黨爭”。 即使到1927年以后,國民黨與蘇俄鬧翻了臉,但蘇俄留下的政治遺產,依然浸透于國民黨的血液之中,繼續(xù)發(fā)揮巨大的影響力。而共產黨在協(xié)助國民黨砌爐灶的過程中,也逐漸成熟與壯大起來,從給國民黨“當苦力”(鮑羅廷語)的角色,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領導全國革命的政黨。

在中國近代史上,大革命是重要的一幕,雖然它不是20世紀中國革命的起點,也不是終點,但它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節(jié)點,它開創(chuàng)了一種社會革命的模式、一種典范。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埋下的種子,開出了璀燦之花;也為以后幾十年波瀾壯闊的土地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埋下了一顆等待發(fā)芽的種子。

2009年8月于廣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