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這群士氣昂揚的中國學生在寒風凜冽下抵達莫斯科中央車站。中山大學校長拉狄克(Karl Radek)親率學校干部到車站迎接,大伙兒上了巴士來到瓦和納街(Volkhona Street)十六號的中山大學。學校設于一座不起眼的四層樓樓房內(nèi),房間約一百間,大樓前一排樹的樹葉早早落光。不遠之處,就是已經(jīng)結(jié)冰的莫斯科河。經(jīng)國等中國學生通過大門,可以看到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圓頂。往后的歲月里,中山大學學生晨間就在教堂前的大廣場運動健身,閑暇時就在它漂亮的花園里散步,討論政治。
校方為學生們?nèi)《韲?,蔣經(jīng)國此后就是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札洛夫(Niko1ai Vladimirovich Elizarov),陳紹禹則是古路比夫(Golubev)同志。幾天之后,學生們參加中山大學的正式開學典禮。禮堂懸掛列寧與孫中山肖像和中國國民黨黨旗、蘇聯(lián)國旗。開學典禮由托洛斯基主持。他在贊揚國民黨和蔣介石領導的中國革命之后,話鋒一轉(zhuǎn):“從現(xiàn)在起,任何俄羅斯人,不論他是同志還是公民,若是蔑視中國學生,就不配是俄國共產(chǎn)黨員或是蘇維埃公民。”
托洛斯基指的是俄羅斯人對蒙古人、中國人傳統(tǒng)上的種族歧視態(tài)度。譬如說,蔣經(jīng)國和其他學生有時在街上會遇到俄國人攔路問話:“朋友,你要買鹽嗎?”他們后來才了解,俄國人提到的是居留俄境的中國人有一項舊習俗——一旦有人過世,就買鹽涂裹尸身,送回中國老家安葬。
中山大學依照俄文字母簡稱“孫諾夫卡”(Sunovka),學生依黨籍、年齡和教育程度,分成十一個班,每班三四十人。第一優(yōu)先的課程是俄國語文和討論共產(chǎn)主義及帝國主義的入門課程。它還教授一些實務技能,如何滲透到政府機關(guān)和軍隊組織,如何制造農(nóng)民運動和勞工運動。夜里,學生往往被帶到劇院觀賞敘述英、美帝國主義者如何侵凌、欺侮中國人的戲劇。
每個學生都要寫日記,記下自己的政治活動和思想,包括自我批判和批判其他學生,并且在會議中公開朗讀日記內(nèi)容。2蔣經(jīng)國非常積極參加學校所有的政治活動,在這些批判與自我批判活動中也都不落人后。
若是比起俄國當時經(jīng)濟殘破,物資困窘,中山大學學生的生活條件相當不錯。早餐有蛋、面包、奶油、牛奶、香腸、紅茶,偶爾還提供魚子醬。學生吃膩了俄國口味,校方還雇一名中國廚子做飯,讓學生可以選擇吃俄國菜或中國菜。
每次蔣經(jīng)國到電影院,都可以看到新聞影片播出他父親和國民革命軍游行的鏡頭?!墩胬韴蟆贰ⅰ断蟆罚ㄗg按:《真理報》是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的喉舌,《消息報》是蘇聯(lián)政府機關(guān)報。)和莫斯科廣播電臺經(jīng)常贊揚蔣介石和國民黨。經(jīng)國頗以父親為榮。中山大學每個中國學生都曉得年紀最小的經(jīng)國,就是大名鼎鼎的蔣總司令的兒子。蔣經(jīng)國很快就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2月間又申請加入俄共青年團。他寫了一篇文章《革命必先革心》,被中山大學貼上布告欄《紅墻》,校方十分欣賞這篇文章,拔擢這位年僅十五歲的作者作為《紅墻》的編輯。
此時,托洛斯基的世界觀主導著中共旅莫支部委員會和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莫斯科支部。同時,中山大學的歐洲教師群亦不乏托派人物。校長拉狄克是俄裔波蘭革命者,列寧1917年秘密趕回圣彼得堡芬蘭車站時,拉狄克是隨行親信之一,現(xiàn)在他支持托洛斯基和左翼反對派。至于副校長米夫(Pavel Mif)則支持斯大林,顯然是奉派來監(jiān)視拉狄克的。
拉狄克身材短小粗壯,長得一副“猿猴臉”。額頭高,聰明外露,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不時露出笑容。一個中國學生生動地形容這位無政府主義者的形貌:“他的近視眼十分嚴重,不戴眼鏡就不能走路。他經(jīng)常頭不梳、胡不剃,每天一襲深灰色衣服,似乎永遠不換。也不管煙斗里有沒有煙草:永遠叼著一根煙斗?!?/p>
拉狄克比蔣介石長兩歲,立刻扮演經(jīng)國的父親角色。他教蔣經(jīng)國這班學生中國歷史,也常找經(jīng)國私下討論。拉狄克滿懷著社會主義革命若要存活,就必須向世界各地散布的想法,視蔣介石這個兒子是中國革命運動未來的領導人,也是世界革命的領導人。他鼓勵經(jīng)國展現(xiàn)出革命人物的大膽、進取,他說:“身為年輕的革命黨人,你第一必須勇敢;第二,必須努力不懈、積極進取……不能按部就班,循序而進,這不是革命黨人應有的精神。第三,你永遠不應退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