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貪污了這么多,他不怕嗎?這里如果分析一下他的心態(tài),對于今天的人也很有用。其實有些貪官剛開始時,也是警惕的,也害怕,或不想貪。今天有許多貪官回憶當初出道的時候,人家送他一條香煙、一把電動剃須刀都不敢拿的人也有啊。但是地位變高了,權(quán)力變大了,官當大了,拍馬的人溜須的人多了,有的人心中的貪欲慢慢滋長出來了,他不怕了。
你看和珅的心態(tài):一是,我和珅怕什么呀?官這么大,誰碰得過我呀!二是,我和珅怕什么呀?我和皇帝是兒女親家啊!我有靠山啊!三是,我和珅怕什么?我有一大批自己多年培植出來的黨羽??!這張關(guān)系網(wǎng)多厲害啊!你們告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的人。四是,我和珅天不怕地不怕,我不撈一把不是太傻了嗎?
如果老子來了,必然冷笑幾聲。他也許會對和珅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73章)天道如大網(wǎng),雖然很稀疏,但是沒有漏失的。作惡多端的人啊,逃不出上天的懲罰。你別得意啊,你那張編織出來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怎么敵得過那張"天網(wǎng)"啊!
第二句話:"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老子》第9章)金玉滿堂的人,古往今來有哪一個人守得住?。磕敲茨阋@些滿堂的金玉來干什么?
第三句話:"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子》第9章)和珅啊,和珅,你是有財產(chǎn)有權(quán)勢,你在大富大貴后,不知道夾著尾巴做人,卻進而驕橫恣肆,到最后是自己闖下的禍啊!你怨誰,恨誰呀?--你看,老子說得多有道理??!其實今天雖然離開那個時代已經(jīng)有二百多年了,但是貪官的心理也有與和珅相同的地方?;孟肟繖?quán)勢,靠關(guān)系網(wǎng)保護自己的貪欲,結(jié)果還是應(yīng)了老子的那幾句話。你看,到了仁宗時,嘉慶恨和珅之專橫,等到高宗一死,馬上宣布罪狀20款,責(zé)令他自殺,抄沒家產(chǎn)。當時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因此我們再讀一下《老子》第46章最后歸結(jié)出來的話:"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一意思就是,只有知足知止,這種理念上的滿足,才是長久的滿足了!歷史不值得深思嗎?老子的教誨不值得深思嗎?
老子的思想很深刻,人們的貪欲小則會拼命地聚斂財物,而最后又什么也守不?。淮髣t甚至就為此發(fā)動戰(zhàn)爭,情況更危險。老子的時代,兵連禍結(jié),諸侯各國為貪得私欲而戰(zhàn)爭不斷,但是有幾個最后有好下場的?老子從中悟出他的道來,這個道還真有點普遍性。你看,老子之后幾千年,照樣合乎這個道!希特勒1938年并吞了奧地利,尚猶不足。1939年又占領(lǐng)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還猶不足。1940年又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占領(lǐng)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幾乎控制了歐洲大陸,還嫌不足。1941年又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蘇聯(lián)。如果我們用老子的理念分析一下,特別有意思。
你看,老子就說過:"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第46章)什么意思?天下無道義,比如你不是到處打仗,到處侵略嘛,連戰(zhàn)馬生小馬駒都生在郊外?。∧憧?,當時他的坦克遍歐洲,白骨也遍歐洲啊,多慘??!老子又說了:"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歷史的報復(fù)、命運的報復(fù)正是毫厘不爽??!希特勒的"欲望"、"欲得"、"不知足"、"不知止"造成了大罪、大禍、大咎,最后釀成的結(jié)果,便是希特勒在蘇軍包圍柏林時自殺了,其宣揚的納粹主義、復(fù)仇主義、種族主義也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古今也有許多淡薄名利者,我們也來講一講。弘一法師后來出家了,先在杭州的寺院,后來決心遠走永嘉掩關(guān)靜修,為了遠避世俗的應(yīng)酬。到20世紀30年代后期,他在閩南已經(jīng)住了10年,為了報答當?shù)厝说?護法厚恩",又到泉州、漳州、惠安等地多次講律弘法,并為善男信女們寫了許多字幅,祝愿他們來生如意,也出席一些信徒們的簡單宴請,目的是不使他們失望。就在這時,永春有個15歲的男孩叫李芳遠,給他寫來一封長信,說他不應(yīng)該一改常態(tài),變成一個"應(yīng)酬和尚",勸告他遠離"名聞利養(yǎng)"。弘一法師看到信以后大為感動,立即復(fù)信說,見到這樣的提醒,真是慚惶萬分,又慶幸之至,決心"自明日起,即當遵命,閉門靜修,擯棄一切"。后來又說,"當韜光埋名,遁世終老"。1938年,弘一法師在佛教養(yǎng)正院同學(xué)會上,還專門談到李芳遠對他的提醒,發(fā)表了沉痛的"最后的懺悔"。當我讀到這一則流傳很廣的故事后,心里很感動!弘一法師多么謙虛謹慎啊,而他真可以說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含德厚者,比于赤子
老子對嬰兒是太喜歡了,太贊美了!《老子》第55章,我讀起來,那感覺簡直就是這位哲學(xué)之父獻給嬰兒的美妙的哲學(xué)詩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為了方便理解,我把它的大概意思譯介一下?!独献印氛f:啊,含德深厚的人,好比初生的嬰兒赤子。這個嬰兒赤子可了不起,他躺在那里,毒蟲來了不咬他,猛獸來了不害他,兇鳥來了不搏擊他。嬰兒的筋骨多柔弱,但是他的拳頭握得多么緊??!再看那個小男孩,他還不知道男女間的事,但他的小小的根兒(生殖器)卻翹起來。這是什么原因?這是因為嬰兒精氣專一與充足?。∷焯柨?,但是喉嚨卻不嘶啞,這是因為和諧到極點啊!-老子又說,認識和諧的道理稱為"常",認識"常"的道理就稱為"明",縱欲貪生就是不祥,任性使氣就是逞強。凡物強壯了就要衰老,這就叫做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就會提早滅亡。
老子對于赤子的贊頌大約是最突出的了,他實際上是用赤子來比喻含有厚德、明白天道的人。他從嬰兒雖然柔弱,但緊握的拳頭中,從他還不知道男女間的事,但他的小小的根兒(生殖器)上,從他整天號哭,但是喉嚨卻不嘶啞中,老子將觀察與體悟都滲透到"道"的內(nèi)核中去了。這是因為得"道"的特征是:專一、純真、不爭、無為;內(nèi)部精氣充足,并且達到極至,因此能順合自然,無為無不為;精氣和諧到極點,因此能趨于自然,有益于人生。這就是所謂"精之至"、"和之至",這樣就在"嬰兒"、"赤子"與"含德之厚者"之間溝通起來,"嬰兒"、"赤子"成為老子得道者的一個非常美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