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jié) 宋朝《華夷圖》

古地圖密碼 作者:劉鋼


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有一塊非常奇特的方形石板。此石板正、反兩面都刻有地圖,一面為正刻的《禹跡圖》,另一面為倒置的《華夷圖》。圖中注釋顯示,這兩幅地圖的刻記年代均為1136年。兩幅地圖一正一倒的樣式表明,此方形石板不是一塊供人觀賞的圖碑,而是為了將《華夷圖》和《禹跡圖》同時拓印在一張條幅紙上。石板地圖注釋中有“岐學上石”四個字,其中“岐”字的意思為“兩邊”,“學”字在此的含義為“效仿”。根據(jù)字義,“岐學上石”四個字可釋義為:石板兩邊刻制仿效大地形狀的地圖。石板地圖特殊的鐫刻樣式和“岐學上石”的注釋暗示出,古人將這兩幅地圖刻在石板上的目的是為了拓印用于祭祀的地圖。

《禹跡圖》為正方形,方位以北為上。該圖采用計里畫方的手法,橫向刻有七十一個方格,豎向刻有七十三個方格,全圖總共有五千一百一十個方格,每方折地百里,比例尺相當于1:500萬。全圖以宋朝領土為主,標注出三百八十多個行政區(qū)名,近八十條河流和七十余座山脈的名稱。圖中河流的位置、走向以及海岸輪廓線與實際狀況非常接近?!队碹E圖》的準確性不僅反映出“以象觀道”的理念,而且顯示出中國古人在很早以前已經(jīng)掌握了高水平的地理測繪技巧和高超的經(jīng)緯度測量技能。西方漢學家李約瑟盛贊此圖,認為它是“當時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圖,是宋代制圖學家的一項偉大成就”。古地圖專家哈普古德也認為:“此圖說明,在遙遠的古代時期存在著一種影響廣泛的文明社會,這個文明社會的地圖學家曾經(jīng)用統(tǒng)一水準的科技、相似的方法、相應的數(shù)學知識以及類似工具完成了對整個地球的測繪?!?/p>

《華夷圖》的方位格局與《禹跡圖》相同,圖上方豎刻有“華夷圖”三個字,四邊分別標注出四個方向?!度A夷圖》是一幅世界地圖,但以中國地域為主。圖中的注釋顯示出,《華夷圖》的制作者參照了兩幅不同時期的地圖。圖上華夏境內(nèi)詳細地繪出了山脈、河流、湖泊、長城及各州、府名稱,其城市位置及名稱與宋朝時期的行政建制相符。對于中國以外的地域,《華夷圖》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手法。此圖周邊的文字記載了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名稱,其中包括安息、波斯(位于現(xiàn)今伊朗地區(qū))、大食(位于現(xiàn)今西亞和北非)、大秦國(即東羅馬帝國)和條支國。然而,《華夷圖》沒有詳細標明這些國家和地區(qū)所在的地理位置。外域的國名和地理名稱均屬于唐朝時期。此外,圖上刻有一段描述信息來源的文字:此圖有關國外的地域輪廓來源于賈耽繪制的地圖,賈耽的地圖原載有一百多個國名,現(xiàn)參考典籍和傳記中的記載只取其中一部分。此記載說明,《華夷圖》的域外部分是以9世紀賈耽的《海內(nèi)華夷圖》為基礎。

《禹跡圖》與《華夷圖》之間存在著兩個主要區(qū)別:一是《禹跡圖》采用計里畫方之法,并且注明“每方折地百里”,但《華夷圖》未畫方格;二是《禹跡圖》非常講究山、河和海岸線的準確性,而《華夷圖》中的許多陸地輪廓都具有明顯的投影變形效果。

雖然曾有學者指出《華夷圖》中的投影變形問題,但此問題一直沒有能夠得到地圖史學界的重視。圖中地域輪廓變形較大的不僅有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而且還有非洲大陸。遺憾的是,非洲大陸的輪廓一直悄悄地藏在《華夷圖》的左下角,未能引起史學界的注意。

《華夷圖》左下方寫有一段注文:“五天竺即漢之身毒國,亦曰婆羅門,地三萬余里,有城邑數(shù)百在蔥嶺南?!贝俗⑽臉俗⒌牡赜蚴怯《?。該注文的左方繪有五條匯集在一起最終流入海灣的河流。這五條河流應該是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 River)以及卡魯恩河(Karun River)等。那個海灣則應是波斯灣。另外幾幅古地圖也在西亞地區(qū)繪出類似五條河流,例如1260年帕薩爾特地圖、托勒密《地理學》附圖和1402年《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等。在《華夷圖》中,波斯灣的左下方繪有一條細長的河流,這應該是紅海。紅海的下方能看出“非洲之角”和好望角的地域輪廓,只不過非洲南端的朝向不是垂直向南,而是被畫成轉(zhuǎn)向東方?!度A夷圖》還清晰地繪出了非洲西部海岸線和地中海。值得注意的是,圖中直布羅陀海峽的間距非常寬闊,這是中國古代世界地圖普遍存在的一個早期地理錯誤。

以現(xiàn)代地圖學的水準看待《華夷圖》,我們必定會認為此圖犯了一些嚴重的繪圖錯誤:紅海不應該繪成一條細長的河流,非洲南端的朝向也應垂直向南,并且地中海也不該在中國的西南方向。難道《華夷圖》中的這些“異形”和“錯位”都是古人在地理勘測時犯的錯誤嗎?其實不然。與《華夷圖》同刻在一個石板上的《禹跡圖》告訴我們,中國古人具有較高的地理勘測技能。那么,《華夷圖》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地理錯誤”呢?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認為,北極位于球冠形地表的頂端,人處在北方向南眺望,越遠地域變形越大?;诖朔N觀念,裴秀提出了“制圖六體”理論,其中“高下”、“方邪”、“迂直”三法要求繪圖者將正方形地圖變?yōu)樘菪瓮队暗貓D。同時“制圖六體”還要求,根據(jù)地域所處的南北地理位置,在地圖的上、下之間,直線與曲線之間做出調(diào)整,從而使地圖顯現(xiàn)出彎曲的地表。正因為如此,采用梯形投影法的古代地圖學家,將地中海、西亞、非洲大陸、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等位于西方或西南方向的地域輪廓向地圖的左下方壓縮,從而表現(xiàn)出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觀和顯現(xiàn)地表彎曲的繪圖理念。由于這些地域輪廓被壓縮,地中海被移植到地圖的左下部位、紅海被繪成線條型、印度洋的面積也相應被縮小。此外,為了使地圖表現(xiàn)出地表彎曲,裴秀和賈耽等人的梯形地圖還對垂直向南的非洲大陸做了調(diào)整,將其繪成向東彎曲。《華夷圖》中非洲大陸的“異形”表明,此圖的制作者在參照賈耽地圖時,照搬梯形投影地圖原有的變形輪廓。由此,《華夷圖》中的印度洋、非洲大陸、紅海以及地中海的地理輪廓仍保留了梯形投影地圖中的原有形狀。

史學界認為,《華夷圖》成圖的時間應早于刻圖于石的年代,但具體到哪一年卻說法不一。法國學者沙畹(E. Chavannes)依據(jù)圖中“寶元六年”的記載,推論《華夷圖》繪于1043 年。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引用了沙畹的觀點。史學家曹婉如認為,《華夷圖》的繪制時間約在1117年至1125年間。北京圖書館古代輿圖專家孫果清推定,《華夷圖》的繪制時間約在公元1066年至1115年之間。無論《華夷圖》成圖于哪一年,有一個重要史實是不能忽略的,這就是《華夷圖》的母本——賈耽《海內(nèi)華夷圖》的成圖時間是8世紀末、9世紀初。

在至今已發(fā)現(xiàn)的所有中、外古地圖之中,賈耽的《海內(nèi)華夷圖》是最早一幅將非洲南端繪成轉(zhuǎn)向東方的地圖。12至15世紀期間,許多阿拉伯和歐洲的地圖學家被源自中國的地圖所誤導,他們以為非洲大陸南端的走向本應轉(zhuǎn)向東方。在中世紀阿拉伯人或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中,很容易找到類似的“錯誤”。最為典型的是1321年維斯康緹繪制的世界地圖和1450年至1460年期間繪制的《卡特蘭·艾斯坦斯世界地圖》。這兩幅圖中的非洲大陸輪廓與《華夷圖》非常相似。

對中世紀地圖將非洲大陸南端繪成轉(zhuǎn)向東方的繪圖錯誤,許多西方地圖史學家感到莫名其妙。他們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形成這種錯誤的原因。并且,他們也不知道何人最先繪出了非洲的東、西海岸線。實際上,這些問題的答案一直隱藏在《華夷圖》的左下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