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花

日本人與中國人 作者:(日)陳舜臣


前幾年,神戶市決定將八仙花作為市花。

六甲山八仙花的顏色十分美麗,但褪色后的八仙花就大打折扣了。

我更贊成選薔薇。薔薇也被推舉為市花候補,但薔薇太普通了。它已經(jīng)是英國國花了,而且神戶和薔薇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關(guān)系。選中六甲山名產(chǎn)八仙花,我并沒有什么異議。兵庫的縣花就是野菊。

美國沒有國花,州花倒是有,但只有幾個州有。真是一個馬虎的大國。

希臘的橄欖很有名,法國鳶尾花很可愛。埃及的睡蓮很有古國之風(fēng),墨西哥的仙人掌惹人喜歡。印度的罌粟被當作鴉片的原料,就感到有點危險。

日本的國花是櫻花,這并沒有被法律規(guī)定,但誰都沒有異議。菊花作為皇室的紋章花,級別更不同。

中國的國花,國民政府曾經(jīng)法令規(guī)定為梅花。

那是有原因的。以前中國所認可的國花是牡丹。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但最受人喜愛的還是牡丹。

但是,牡丹太華麗了,跟當時中國革命狀況不相符,所以改成梅花。中國制定國花的法令是在“九一八”前,即昭和四年(1929)。但是,法律規(guī)定國花,倒有點不倫不類。

寒冬也仍青翠的是松和竹,披雪綻放的是梅。松竹梅是“歲寒三友”,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受到尊重。但說到喜愛,還是不及牡丹。

但是,牡丹和當時艱難的國難時期不相符,取而代之被選作國花的是梅花。梅花不畏嚴寒、凜然綻放的堅強精神,使它成為宣告春的來臨的瑞兆之花,很吉祥。

“梅與鶯”被用來形容搭配得好,這是日本獨特的說法。中國沒有這樣的俗語,詩歌中也很少有這樣搭配的例子,沒有把它們當成一對。

倒是“梅與雪”成為了一對。

升格為國花的梅花的優(yōu)點,在于凌寒綻放。

只有象征嚴寒的雪,才能當花的伴侶。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有梅無雪不精神?!?/p>

推翻列強的侵略和壓迫,邁向現(xiàn)代國家建設(shè)的國家的國花,只有與雪相伴的梅花才適合。

那么,失去國花地位的牡丹呢?

在日本,說到賞花一定是賞櫻花。過去中國說到賞花,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對象一般都是牡丹。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

我愿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白居易曾如此吟詠唐長安的賞花。大意是:借助造化之神的力量,減去牡丹的妖艷之美,讓大臣們的愛美之心轉(zhuǎn)向別處,如同君主一樣關(guān)心農(nóng)業(yè)。

對賞花的狂熱令人嘆息,從這首詩可以想象。

不過,如果是牡丹的珍奇品種,據(jù)說一株的價錢高達數(shù)萬。寺院等都投入大片土地和人手來栽培牡丹,然后賣出,很能賺錢。

還有叫做“斗花”的活動,即人們頭上插上引以為自豪的花,去京城大路上游行。長安西明寺、慈恩寺等牡丹名勝地,一到賞花時節(jié),擁擠異常,很多人涌往開花較遲的太真院惜春。

牡丹有一種惑亂人心的魅力。據(jù)說長安牡丹在舊歷三月十五日前后二十天盛開,那時正春暖花開。

正如白居易感嘆的,唐代的牡丹狂,只能說是頹廢了。正處于革命的中國,不用牡丹作國花,也可以理解。

新國花梅花,暗自開放,默默吐露芬芳。比起牡丹的華麗,顯得更有內(nèi)涵。

另外,梅花的果實可以食用,從實用面來說,肯定讓生活貧乏的國民更有親近感?!度龂尽分小懊妨种箍省钡墓适?,國民都耳熟能詳。當全軍將士口渴疲憊之時,曹操說“梅林近了”,士兵口中起了唾沫,解了一時之渴。

但是,在中國人的性格中,除了梅的特質(zhì),似乎也有牡丹的特征。

在緊張的生活中,梅的特征表露在外。但到節(jié)日之際,人們高興起來,身上所隱藏的牡丹的特征就表現(xiàn)出來了。

新舊國花象征著中國人性格的復(fù)雜,這不是說中國人有雙重性格,而是說他們有深度。

從某一點上來說,以櫻花為國花的日本人的性格,跟櫻花一樣,說得好聽是勇敢果斷,說得不好聽就是容易放棄,容易忘卻,缺乏耐力。

盡管如此,兩國人相通的是愛花之心和愛花的方式,這可以作為相互理解的共同基礎(ch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