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 上兵伐謀(7)

首?。杭孜缒甑闹腥諞Q戰(zhàn) 作者:師永剛


徐繼畬逝后三年,郭嵩燾于1876年出使西洋,親眼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實際情況,印證了《瀛寰志略》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描述,在給國內(nèi)的信中感嘆地說:

“徐先生未歷西土,所言乃確實如是,且早吾輩二十余年,非深謀遠慮加人一等者乎?”

郭嵩燾按照其時的積習(xí),將旅歐時每天所寫的日記稍作整理,定名為《使西紀程》,抄寫一份,寄回總理衙門。這看起來有點像福澤諭吉的《西行記》,事實上也一點不遜色于前者。

應(yīng)該說,郭嵩燾的情報工作搞得相當(dāng)不錯,或許是為了讓更多的官員了解情況,當(dāng)時的外交部總理衙門就此將書刻版付印。但是沒想到還是有許多人跳出來痛心疾首地責(zé)罵此書敗壞風(fēng)氣,其時戶部一位名為李慈銘的官員聲稱“凡有血氣者無不切齒”,此所為頑固派慣有的反應(yīng)。

跳腳的自然并非李慈銘一個人,有清一代涌現(xiàn)出無數(shù)讀書讀傻了的清流們。于是噼里啪啦地一通奏折,光緒皇帝最后居然下令銷毀書版(板)。

一本又一本的國家之書,不見于廟堂,不見于民間,只流落到若干精英人士手中,然后就此灰飛煙滅。一個本可以挽回的時代無可避免地以加速度的方式墜落了。

此后一年,曾紀澤游歷國外歸來,在香港寫下了《中國先睡后醒論》,認為中國已經(jīng)從睡夢中醒來??上У氖牵粌蓚€人的醒來終究變化不成一個國家的醒來。

還要再等三年,梁啟超入京會試,返程途經(jīng)上海,才“從坊間購得《瀛寰志略》讀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國”。這部“注定要成為整整一代中國文人最重要的世界地圖集”,此時已經(jīng)出版了近半個世紀。

那些遲到的書和先進的人跌入歷史的黑洞中,無言長嘆。150年后,那些人成了古人,那些書成了古籍。有一個名為鐘叔河的人將這些書收攏來,編著成《走向世界叢書》,居然立

刻洛陽紙貴,許多中國人是第一次看見這些書,那曾經(jīng)沉寂過的文字居然又一次讓年輕人們感受到“那個禁錮封閉時代的一股新鮮之風(fēng)”。這些書從此改變了又一代人的命運和走向。

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還是幸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