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恩格斯在評論"文藝復興"時指出:"這是人類以往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一次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并且產(chǎn)生了巨人的時代,那是一些在思維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自然辯證法o導言》)。僅在意大利,就產(chǎn)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這樣的文學巨匠,達o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這樣的藝術大師,而馬基雅維利則是文藝復興運動在政治思想領域最杰出的代表。
尼科洛o馬基雅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和喜劇作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君主論》、《論提圖斯o李維著〈羅馬史〉前十卷》(簡稱《李維史論》或《論李維》)、《用兵之道》(又譯《戰(zhàn)爭的藝術》、《兵法》)、《佛羅倫薩史》和《曼陀羅》。此外,他還留下了大量的詩歌、劇作、出使通訊、政務札記和私人書信等。
《馬基雅維利全集》的意大利文版本比較復雜,收入的內容也有少量出入。中文版《馬基雅維利全集》采用比較權威、比較容易獲得的1843年佛羅倫薩版(Opere complete di Niccolò Machiavelli: con molte correzione egiunte rinvenute sui manoscritti originali ,F(xiàn)irenze:Alcide Parenti,1843)為底本,但在具體翻譯過程中,由譯者自行選擇、參照更為權威或方便的版本或英譯本譯出。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關于"Machiavelli",國內還有"馬基雅維里"、 "馬基雅弗利"等譯名,這里我們統(tǒng)一為"馬基雅維利";馬基雅維利主要著作的中譯名也不盡相同,但并無實質性分歧,為了尊重各卷譯者的意愿,我們沒有強求統(tǒng)一;對于馬基雅維利著作中一些核心概念(比如Virtù)的譯法,學術界存在一定分歧,我們也沒有強求統(tǒng)一;其他常見專有譯名,我們則盡量作了統(tǒng)一。
英譯者前言和致謝
本書旨在給英語讀者提供機會,以理解馬基雅維利在他有生之年發(fā)表的唯一一部重要的散文體著作--《用兵之道》。本書的中樞部分為《用兵之道》譯文,試圖盡可能忠實于原著。譯文首次納入了包含在讓-雅克o馬爾尚、德尼o法沙爾和喬治o馬西編成的最新意大利文考訂版中的許多重要發(fā)現(xiàn)。這一新的意大利文版復原了文本,如同它1521年在佛羅倫薩最初出版時那樣,書名為《佛羅倫薩公民和秘書尼科洛o馬基雅維利著用兵之道》(Libro della arte della guerra di Niccolò Machiavegli cittadinoet segretario fiorentino)。有關這個意大利文版的細節(jié),連同對翻譯準則的一番解說,請參閱"英譯說明"。我給文本添加的"導言"和腳注(還有書末的"解釋性論文")純屬工具,以幫助當代讀者克服那橫亙在他們與《用兵之道》中表達的馬基雅維利的意圖和教誨之間的某些障礙。如果這些工具反倒成了妨礙,我就鼓勵讀者將它們撇在一邊,徑直閱讀《用兵之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