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逃亡,曹操鞭長莫及,別急,還有個袁尚的死對頭親哥袁譚呢,現(xiàn)在輪到袁譚下手的時候了,那袁譚對弟弟的原則也與弟弟對哥哥一樣:斬草除根!自古無毒不丈夫嘛。
忽然想起了大隋那位煬帝,外帶唐宋兩位太宗,俗話說的“打虎還是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原來另有妙解?
袁譚自袁尚撤平原之圍后并沒有閑著,更不會按照曹操的命令安穩(wěn)本分地回去經(jīng)營他的青州,而是抓緊擴(kuò)軍征戰(zhàn),開始了趁火打劫冀州東部、北部的行動。
畢竟是故主袁紹的長子,而且打的又不是曹軍的招牌,以冀州之主的身份收伏冀州郡縣確實順利,一月不到,袁譚取甘陵、下安平、收渤海、伏河間,連得數(shù)郡,聲勢重振。
等到袁尚兵敗鄴城逃亡中山國的消息一傳來,袁譚立即明白:落井下石的機(jī)會到了。現(xiàn)在是三十天河?xùn)|,三十天河西,可算是另一類度日如年?
中山國雖然地處冀州北部邊境,但所鄰幽州,是袁尚的友好鄰邦袁熙的地盤,所以平常兵備不多,再加上本來就屬冀州最小的一個郡國,又加新敗,怎能抵擋餓狼般哥哥的侵犯?
而那袁譚偏懂得兵貴神速的大道理,幾乎是真如餓狼撲瘸兔一般直擊中山,等袁尚得到確實軍情,索命的親情同胞已離此不遠(yuǎn),倉皇之際,還顧得了什么部屬輜重?只帶得數(shù)名親隨逃過州界,一直到了幽州的固安,才算有了一點穩(wěn)固安定的感覺。
小公子逃亡,大公子來接班,倒也順理成章,中山全境立即換了主子,袁尚僅存的那點軍備兵卒被袁譚劫掠收編一空,現(xiàn)在就差弟弟的人頭了。
但輕犯幽州,與現(xiàn)在還保持中立狀態(tài)的袁熙公開撕破臉,袁譚還是覺得沒到時候,還需要先消化剛吞下的幾郡,君子報仇,豈在一時?況且,那曹操會坐視自己擅動刀兵而不睬嗎?
曹操現(xiàn)在還當(dāng)真只能坐視袁譚事實上的復(fù)叛,祁山全殲袁尚所部還稱不上徹底獲勝,不遠(yuǎn)還有審配這根硬骨頭死守著鄴城不降,不拔掉鄴城這根硬釘子,曹軍主力哪里也去不得,現(xiàn)在到了鄴城最后的時刻。
由于袁尚逃得急促,其軍所有輜重都留給了曹軍,要命的是連袁尚的大將軍、冀州牧印綬、皇帝所賜之節(jié)鉞甚至連自己的隨身衣物都成了曹操的戰(zhàn)利品。曹操充分地利用了這些寶物:拿到鄴城四門,以實物來證實袁尚已被徹底殲滅,別妄想救兵了,欲想活命,兩個字:投降!
這曹操也怪,求降的袁尚他給予拒絕,堅決不降曹的審配他卻極力勸降,而那審配卻寧死不給曹操這個面子。
城中聞知袁尚已滅,人心惶惶,個個不想給袁家陪葬,此時能降,豈不是最好的出路?審配卻作了緊急政治動員:
“幽州的袁熙公子馬上就到,我們還怕沒有主公嗎?現(xiàn)在曹軍已經(jīng)疲乏力竭,只要堅守死戰(zhàn),我軍必勝!”
還真差點讓審配給說準(zhǔn):曹操確實有點得意忘形而疏于防范了,有次在出行巡視圍壕時,離城過于近了,審配發(fā)覺之后,在其前方緊急埋伏了弓弩兵,等曹操臨近之后,審配親自指揮,一陣亂弩射下,差點要了曹操的命,幸虧那弓弩兵中沒有高手,曹操又機(jī)警得沒給城上第二次機(jī)會,不然,真說不定笑到最后的是誰了。
事情現(xiàn)在是到了這個樣子:無論審配再忽悠得天花亂墜也用處不大了,將來的幸福生活不頂現(xiàn)在的肚子餓,等到那說不準(zhǔn)的救兵來到,俺說不定已經(jīng)成了哪位的口中美味了,抬轎子的還管坐轎的是誰?保命要緊。
所以人人思降保命,連審配的親侄子審榮也不例外,堅決不替老袁家賣命了,一天夜里,身為東門校尉的審榮打開了城門,放進(jìn)了曹兵,鄴城終于陷落了,還是那句老話:堅固的堡壘大都是從內(nèi)部被攻破的。
審榮在開城納敵時,審配正巡邏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曹兵已進(jìn)城,知道大勢已去,當(dāng)然現(xiàn)在最恨的是叛徒,只是不知道這叛變的罪魁是誰?忽然想起辛毗親哥的全家還在鄴城獄中,現(xiàn)在最緊急的就是趕快宰了叛徒的全家,立即派人飛騎馳抵鄴城獄中,在隨曹軍入城的辛毗趕到監(jiān)獄之前,殺掉了辛毗兄一家老小。
審配巷戰(zhàn)力盡被俘后見到了辛毗,辛毗心中恨極,掄馬鞭劈頭蓋臉,邊打邊罵:“奴才!你今天死定了!”—罵什么也不該出口這個“奴”字呀?估計當(dāng)時沒細(xì)想今天究竟誰是奴才。
審配連正眼瞧他一下都懶得:“走狗之輩,正是由于你們這種不配稱人的東西,才破了我冀州,我恨不能連你一塊宰!殺我?是你當(dāng)走狗的能說了算的嗎?”
有了上次白城樓對付陳宮失敗的教訓(xùn),曹操知道如何打擊不怕死之人的心理。一見審配先問的就是:“知道是誰獻(xiàn)了你的城門嗎?”
審配當(dāng)然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個,所以老實的回答:“不知道!”
曹操得意得有點近似殘酷:“就是你親侄審榮啊!”
審配幾乎給氣暈過去:“這小子混賬到這種地步!”
曹操見擊中了敵人的要害,心里那個痛快:“前日我行圍城下,先生的箭弩怎么這么多呀?”
得意必然有失,曹操本不該對審配起這種嘲諷之心,一句隨口戲言竟遭到了審配立即反諷:“我恨其少呀!”
曹操頓覺無趣,但還是不想殺掉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忠烈之士,便主動替對手辯解了起來:“卿忠于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爾也?!薄逗鬂h書?袁紹列傳》
一聽曹操話語有放過審配之意味,堂下的辛毗號啕大哭,曹操真有些為難了,又見審配毫無屈服的可能,只好狠心下令將審配斬首。
到了刑場,有個因投降而活命的冀州人張子謙,素不服氣審配,欲來占些口頭上的便宜,得意喝令審配向南跪下,并笑著說與審配:“卿竟到了這種地步,何如我等?”
審配厲聲痛罵:“你是個投降的俘虜,審配是個報國的忠臣,就是死又如何?哪能像你這般茍且偷生!”—那張子謙反倒被罵得面如血染。
臨行刑,喝令劊子手轉(zhuǎn)自己北向,語氣驕傲:“我君在北!”
自古燕趙多悲歌之士!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