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沙普爾入侵帝國東部的作戰(zhàn)行動(357 A.D.360 A.D.)
羅馬帝國和波斯王國分別在遙遠的邊疆多瑙河和阿姆河[譯注] 阿姆河(Amu Darya)位于中亞,全長一四○○哩,從帕米爾高原流向咸海。,抵抗蠻族的入侵,這兩個地點相距有三千哩,至于兩國之間的國界,在停滯的戰(zhàn)爭和不穩(wěn)的和約之中,經(jīng)歷世事的興衰和滄桑。君士坦提烏斯派駐東部的兩位大臣,禁衛(wèi)軍統(tǒng)領穆索尼安(Musonian),才德不足以服人,而且缺乏誠信;美索不達米亞的卡西安(Cassian)伯爵,出身行伍,是個身強力壯的老兵。他們與波斯省長塔馬沙普爾(Tamsapor)展開秘密談判(358 A.D.),使用亞細亞充滿奴性和帶著奉承意味的語言,對和平的提案加以解釋以后,再傳到波斯國王的營地。他決定派出使臣,表示對羅馬人苦苦哀求所提出的條款,會予以批準。納爾塞斯(Narses)奉命出使,一路很風光的通過安條克和君士坦丁堡,長途跋涉以后抵達西米烏姆(Sirmium)。在第一次覲見之時,雖然來使非常恭敬,國王傲慢的信函卻將真相表露無遺:
萬王之王沙普爾,日神和月神的兄弟(像這樣崇高的頭銜完全是東方人的虛榮心作祟),對于他的兄弟君士坦提烏斯凱撒,因為天災人禍的教訓更能明理守分,感到非常欣慰。身為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Darius Hystaspes)的法定繼承人[譯注] 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即大流士大帝(550 B.C.486 B.C.),繼承祖父居魯士建立的波斯帝國,已達巔峰時期,公元前491年率大軍入侵希臘,失敗而歸。,沙普爾要鄭重聲明,馬其頓的斯特里蒙(Strymon)河[譯注] 斯特里蒙河流經(jīng)希臘北部的安菲波里斯(Amphipolis)入愛琴海。才真正是帝國古老的邊界,不過這樣宣布只是證明行事穩(wěn)健,不做非分之想。要讓他得到滿足,在于亞美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所屬各行省,何況這些地區(qū)都是運用欺詐的伎倆,從他祖先的手中奪去。沙普爾再次重申,要是不能歸還這些有爭議的國土,就不可能在穩(wěn)固而長遠的基礎上,建立任何和平條約。同時他敢很自豪的提出威?,要是使臣得不到承諾空手而歸,他準備在春季出動大軍,用武力來維護正義的要求。
納爾塞斯天生具有文雅和友善的態(tài)度,在不違背所負職責的狀況下,盡力軟化所傳信息的刺耳音調(diào)。在御前會議里,對于信息的方式和內(nèi)容都經(jīng)過審慎的衡量,就用下述的答復打發(fā)使臣歸國:
君士坦提烏斯有權拒絕接受派來大臣的非正式聲明,該員所扮演的角色得不到在上位者任何明確的命令?;实鄄⒉环磳σ粋€和平而光榮的條約,況且像這樣的和平條件,說要等到戰(zhàn)力集中在東部狹窄的邊界才提出,現(xiàn)在竟然提到羅馬世界至尊無上的皇帝面前,不僅沒有?貌而且極為荒謬,只有表示憤慨對使臣加以拒絕。戰(zhàn)陣之事誰也沒有把握,沙普爾應該記得,羅馬人有時會在戰(zhàn)場吃敗仗,但是他們最后總是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
納爾基斯離開以后過不了幾天,羅馬帝國派出三個使臣前往沙普爾的宮廷。現(xiàn)在波斯國王從西徐亞人的遠征中班師,回到位于泰西封(Ctesiphon)的行宮。這次選出一位伯爵、一位律師和一位雄辯家,負起出使的重要任務,君士坦提烏斯私下對締結和約感到焦慮,對三位人選中,憑著第一位身居高職的地位,第二位精通法律的技巧,第三位口若懸河的辯才卡帕多細亞的優(yōu)斯塔修斯(Eustathius)是詭辯家,也可稱為哲學家(這兩種稱呼在那時代幾近同義),他是詹布利庫斯(Jamblichus)的門徒,圣巴西爾(St.Basil, 329 A.D.379 A.D.,圣徒、凱撒里亞主教、對抗阿里烏斯的主要人物)的朋友。歐納庇烏斯很高興把蠻族國王受到蠱惑的光榮事跡,歸功于這位有哲學家風范的大使,說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完成任務。,心存希望可以說服波斯國王,放棄固執(zhí)而又無理的要求。雙方談判的進展,被安托尼魯斯(Antoninus)充滿敵意的手段所反對和破壞安托尼魯斯合乎禮儀用尊敬的態(tài)度,接待羅馬的將領,使對方感到賓至如歸。阿米阿努斯在提到這位叛徒時,?著同情和欽佩的心情。,安托尼魯斯是敘利亞的羅馬臣民,受到壓迫后投效敵營,沙普爾允許他參加御前會議,甚至與國王同桌共餐。按照波斯人的習慣,經(jīng)常會在進食時討論重要的軍國大事阿米阿努斯注意到這些細節(jié),證明希羅多德的記述真實不虛。波斯人的確保有恒久不變的生活方式,不論在哪個時代,他們都高歌痛飲沉溺于醉鄉(xiāng)之中,設拉子(Shiraz)的美酒遠勝穆罕默德的律法。。這位頭腦靈活的亡命之徒,想盡辦法使國王覺得有利可圖以外,還可以滿足報仇的心理。他不斷激起新主子的野心,能夠掌握最好的時機,這時最勇敢的內(nèi)衛(wèi)軍追隨皇帝,在多瑙?參與遙遠的戰(zhàn)爭,他催促沙普爾率領波斯大軍,加上兇狠蠻族的聯(lián)盟實力更為強大,立即侵入精疲力竭又無防衛(wèi)能力的東部各行?。?59 A.D.)。羅馬的使臣無功而返,第二位大使同樣有很高的地位,在嚴格的限制下被拒于千里之外,并且要挾加以處死或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