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亞人的入侵行動(527 A.D.565 A.D.)
狂野的民族在俄羅斯、立陶宛和波蘭這片大平原上遷徙,過著居無定所的?泊生活,查士丁尼在位時期,全部并成兩個主要的族系,就是保加利亞人10我采用保加利亞人這個稱呼,是來自英諾狄烏斯、喬南德斯、狄奧菲尼斯以及卡西多里烏斯和馬塞利努斯的編年史。要是稱他們是匈奴人實在太過于含糊籠統(tǒng),說成卡托古里亞人(Cutturgurians)或烏托古里亞人(Utturgurians)的部族,分得太細而且聽起來很刺耳。和斯拉夫人。按照希臘史家的說法,前者靠近黑海和梅奧蒂斯海,他們的姓氏或血統(tǒng)來自匈奴人,生活方式與韃靼人完全類似,非常簡陋,為世人所周知,可以毋庸贅述。他們是大膽剽悍而且射技高明的弓箭手,每人都有成群不知疲累的馬匹,渴飲馬奶,等到盛大的宴會就食用馬肉,養(yǎng)育的成群牛羊在后面追隨前進,或在前引導,有時順著留下的蹄跡,可以找到逐水草而居的營地。無論是多么遙遠的國家或是無法通行的地區(qū),都阻止不住他們的入侵行動。雖然他們對敵人無所畏懼,一般都會規(guī)避接戰(zhàn)迅速脫逃。保加利亞人分為兩個強大而又敵對的部落,相互之間發(fā)展成兄弟鬩墻的仇恨。皇帝給予的友誼或禮物都會引起激烈的爭執(zhí),使臣只能從不識字的君主嘴里接受口頭指示11根據(jù)普羅科皮烏斯的記載,君主的口頭傳話被當成書信,表現(xiàn)出原始的風格和各種比喻。。根據(jù)他的轉(zhuǎn)述,這兩個部落之間主要的區(qū)別,一派是忠誠的狗而另一派是貪婪的狼。不管哪一類的保加利亞人都被羅馬人的財富所吸引,他們用斯拉夫人的名義擁有含混的主權(quán),快速的行軍被波羅的海所阻止,還有北部極端的寒冷和貧窮,使他們停頓不前。
斯拉夫人還有一些種族,看來不論在任何時代,都在同一塊國土上維持所有權(quán),他們有無數(shù)的部落,不論相互的距離多么遙遠,或是態(tài)度如何的對立,都使用同一種語言(非常刺耳而且毫無規(guī)律可言)。一般認為他們的外形很相像,膚色沒有韃靼人那樣黝黑,還不到日耳曼人白皙的程度,就是身材也沒有那樣的高大。四千六百個村莊12米蘭圖書館發(fā)現(xiàn)一份550年的手稿殘本,上面有張表列出村莊的數(shù)目。那個時代的地理知識非常有限,對于比亞伯爵的耐心是很大的考驗。這位法國大臣需要撒克遜人或是波蘭人擔任向?qū)?,否則就會在荒野中迷失。散布在俄羅斯和波蘭的行省,整個地區(qū)缺乏石材和鋼鐵,他們的木屋用整根的樹干很粗糙的筑成,建造或隱匿在森林的深處、河流的兩岸或沼澤的邊緣。我們沒有必要說好聽話,才不拿他們的住處來跟水獺比較。事實上他們的住處和水獺的窠穴類似,都有兩個出口,分別通到地面和水里,以供野蠻居民逃脫之用,但是水獺這種奇特的四足獸無論是潔凈的愛好、工作?勤奮和群居的習性,都是斯拉夫人所無法比擬。肥沃的土壤供應斯拉夫人豐碩的農(nóng)產(chǎn),倒不是說當?shù)氐耐林鴷u力耕作。他們的綿羊和長著彎角的牛只體型壯碩,而且數(shù)量極多。他們的田地種植著粟米和高粱13薩爾馬提亞人把粟米煮成粥,再加進去馬乳或是馬血供人食用。現(xiàn)代農(nóng)夫比較富裕,粟米用來喂家禽而不是拿來養(yǎng)活戰(zhàn)士。,是一種粗劣而且營養(yǎng)價值很低的食物,在他們而言就像我們的面包一樣成為主食。鄰國不斷掠奪,迫得他們要把財寶埋在地下,他們對于外來的陌生人,大家一致謹守古老的習慣,表現(xiàn)出樸實、堅忍和好客的德性。他們把威力強大的雷神?成最高的主宰來頂禮膜拜,位階較低的神祇是河神和山林女神,普通的崇拜儀式是向神許愿和奉獻犧牲。
斯拉夫人拒絕服從權(quán)威人物,不論是暴君、國王甚至是官吏。他們受到閱歷和經(jīng)驗的限制,加上情感和習性非常固執(zhí),無法就公正的法律或全面的防衛(wèi),構(gòu)成適合整個民族的體系。一般而言年齡和勇氣可以獲得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每個部落或村莊都像分離的共和國,所有公共事務的推動要靠說服而不是強迫。他們的戰(zhàn)斗完全依靠步兵,每個人除了一面笨重的盾牌,全身赤裸沒有任何可用來護體的甲胄,所用的攻擊武器是一張弓和一筒浸過毒液的短箭,以及一根?長的繩索,作成活套很技巧的投擲出去捕捉敵人。斯拉夫人編成的步兵部隊,在戰(zhàn)場上面靠著行軍的速度、機警的動作和堅忍的毅力,是非常危險的敵手。他們能游泳和潛水,可以靠著中空的蘆葦呼吸空氣躲在水底,所以在有河流或湖泊的地方,通常會遭到他們不意的伏擊。這些只能算是探子或斥侯的伎倆,斯拉夫人不知道兵法戰(zhàn)術(shù),他們的名聲在歷史上默默無聞,進行的征戰(zhàn)行動無法獲得應有的榮譽14斯拉夫人的姓氏和家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可以參閱最早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在6世紀普羅科皮烏斯和莫里斯皇帝的著作之中。就我所了解,莫里斯的《戰(zhàn)略學》是1664年在烏普薩(Upsal)出版,編輯謝弗(Scheffer)放在阿里安的《戰(zhàn)術(shù)學》后面。對我而言,這本書很難看得懂,這倒是少見的事。
我已經(jīng)概括提到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亞人的一般狀況,并不打算確定雙方之間的界線,就是保加利亞人本身也不一定很清楚,何況他們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事實上他們的重要性在于與帝國相鄰有多近而定。摩爾達維亞(Moldavia)和瓦拉幾亞(Wallachia)這片平坦的國土為安特人(Antes)據(jù)有,這是斯拉夫人的一個部落,可以讓查士丁尼出兵討伐,獲得征服者的頭銜,滿足夸耀的心理15在查士丁尼的文書和碑銘上,安特人的官方稱呼是安提斯人(Anticus),他的繼承人也采用,虔誠的路德維希證實所言不虛,給中世紀的民眾帶來很大的困擾。。他為了對付安特人,在下多瑙河修建防衛(wèi)工事,花很大力氣跟一個民族保持同盟關(guān)系。這個民族居住在北部洪水泛濫地區(qū),大約有兩百哩寬,位于外斯拉夫尼亞山區(qū)和黑海之間,有直通的水道可以聯(lián)絡。安特人沒有能力和意愿去遏阻暴怒的狂流,來自一百個部落的斯拉夫人帶著輕型裝備,用同樣的步速,跟隨在保加利亞人馬隊的后面前進。只要付給每名士兵一個金幣,就能收買到安全而輕易的撤離,讓他們通過上多瑙河地區(qū)格庇德人所控制的通道。蠻族所抱持的希望或恐懼、他們之間內(nèi)部的聯(lián)合或爭執(zhí)、偶然出現(xiàn)結(jié)凍或變淺的溪流、他們對作物或葡萄的期盼、羅馬人的興旺或是災禍,這些原因都使他們重復著每年的寇邊和侵襲行動16普羅科皮烏斯認為匈奴人的入侵與531年發(fā)現(xiàn)彗星有關(guān),阿戈西阿斯從前輩那里引用早年發(fā)生的事實。。全面的敘述實在太過冗長,所有的事件無非都是破壞和蹂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