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時代,神職人員從使徒純潔的模式中形成可恥的墮落,愈是毫無價值和腐化敗壞的事物,愈在主教集會中引起更多關(guān)注和帶來更多騷擾。甚多對立的利益和習性引發(fā)的沖突和動亂,使神職人員激發(fā)難以控制的情緒,支配行為的主要情緒是喜愛黃金和爭論。這批高階教士現(xiàn)在大多推崇狄奧多西正統(tǒng)信仰的圣明,審慎適應(yīng)教條,觀點一再變換,在教會和國家不斷的改革聲中,用君主的宗教來律定自己逢迎的信仰?;实壑灰獣簳r停止使用優(yōu)勢的影響力,充滿驕傲、憎恨和厭惡這種荒謬而自私的動機,就出現(xiàn)在盲目推動而亂哄哄的大公會議之中。
在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召開期間,米利提烏斯因病去世,這是結(jié)束安條克分裂的最好時機,可以使得保利努斯在主教職位平安做滿任期,而且他的志行高潔,信仰虔誠,無懈可擊?;谒男拍钜恢笔艿轿鞑拷虝闹С?,大公會議的主教決心要讓不和造成的傷害延續(xù)下去,就迅速任命一個犯偽誓罪的候選人米利提烏斯去世之前,他的下屬有六到八個最具聲望的神職人員要離職,其中包括弗拉維亞在內(nèi),他為了獲得和平,愿意放棄安條克主教的職位。蒂爾蒙特認為他基于職責不應(yīng)相信有這件事,但是他供稱弗拉維亞一生的言行,有很多情節(jié)看來有違克利索斯托的稱譽,好像他的作為也不符圣徒的要求。,這樣做并沒有損及東部自以為是的尊榮,圣子的死亡和復活就是最好的例證。對于西部的教會則不然,像這種偏頗不公而又雜亂無章的會議程序,逼得參加集會態(tài)度嚴肅的成員,不是提出異議就是退出會場。擾嚷不休的多數(shù)派仍舊是占有戰(zhàn)場的主人,就好像拿黃蜂或喜鵲,與一群鶴鳥或鵝來相比,只不過吵鬧的場面縮小而已。
疑懼之心油然滋長,那些頑強的異端分子和惡意的無信仰人士,用懷有偏見的手繪出教會大公會議不堪入目的圖畫。誠摯的歷史學家憑著他的名氣,將有益世道人心的訓諭傳給后代子孫,不讓迷信和偏頗發(fā)揮效用,使得抱怨寂靜無聲。他是那個時代信仰最虔誠和口才最犀利的主教之一,是教會的圣徒和博士,懲治阿里烏斯異端的皮鞭和支撐正統(tǒng)信仰的梁柱。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的首要成員,在米利提烏斯死后執(zhí)行主席的功能,這位偉大人物就是格列高利?納齊安贊。他面對舉止粗魯?shù)呐c會人員和氣量狹窄的待遇第十四、第二十七和第三十二篇講辭,分別在格列高利一生志業(yè)中不同幾個階段宣布。在最后這篇講辭的結(jié)語中,他用莊嚴的態(tài)度告別世人和天使、城市和皇帝、東部和西部,言辭令人傷感,表現(xiàn)出崇高的情操。,事實證明不僅毫無退縮的跡象,反而提起全副精力振奮士氣,使會議能夠發(fā)揮最大功能。為了肯定圣職的權(quán)利要求,大家毫無異議一致通過,?士坦丁堡主教來自人民的推選和皇帝的批準。格列高利很快自食苦果,成為惡意和嫉妒的受害者。東部的主教一直盡心追隨著他,現(xiàn)在看到他處理安條克的問題太過溫和,在惱怒之下不再支持,把他丟給反對派的埃及人。這些人對他當選的合法性始終爭吵不休,堅持主張已作廢的教規(guī),那就是禁止任意調(diào)動主教的職務(wù)。格列高利為人自負而又謙遜,不愿讓人以為他出于野心和貪婪才發(fā)生爭執(zhí),于是帶著幾分氣憤公開表示放棄對教會的管理。要知道這個教會是他費盡千辛萬苦得以恢復和建立。他的辭職(381 A.D.)為宗教會議和皇帝接受,好像理所當然之事,這倒是出乎他意料。就在他希望能享受勝利果實之時,主教寶座落到元老院議員涅克塔里烏斯(Nectarius)手中。
這位新任大主教具有平易近人的性情和德高望重的容貌,在很偶然的狀況下受到推薦,為了使他趕快先辦理受洗的儀式,只有延后舉行就任圣職的典禮。格列高利感受君王和高級教士的忘恩負義,再次退隱到卡帕多細亞不為人知的偏僻之地,以作詩和祈禱度過生命中最后八年時光。他的名字加上圣徒的頭銜,然而他具有慈善的心胸我只能說那是格列高利?納齊安贊的本性,還沒被宗教狂熱訓練得冷酷無情,燃起迫害的火焰。等到他退隱以后,勸誡龍克塔里烏斯要舉發(fā)君士坦丁堡的異端教派。和高雅的才智,反映出格列高利名聲和事跡的燦爛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