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格拉提安被弒和狄奧多西的統(tǒng)治(3)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三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背叛帝國帶來同樣的危險,從此刻起馬克西穆斯離棄正統(tǒng)合法的君主,違背忠誠服務的誓言,要是他局限自己的雄心壯志在狹小的不列顛,不僅?有長治久安的希望,甚至難保自己的性命。他下定勇敢而明智的決心,要使格拉提安無法得知他篡奪的企圖,很久以后還讓人記憶猶新,以為是不列顛的部族發(fā)生大遷移厄舍(Usher)大主教費很多心血搜集不列顛和歐洲大陸的傳說。這次大遷移包括三萬名士兵和十萬名平民,后來定居在布列塔尼(Bretagne)。遷移途中,早已指定的新娘,包括圣烏爾蘇拉(St. Ursula)在內(nèi),有一萬一千名貴族和六萬名平民的處女,走錯路在科?。–ologne)登陸,全遭匈奴人殘酷謀害所致。皇帝平時住在巴黎,得到敵人接近的警報,于是把原本浪費的獅子和黑熊身上的標槍,現(xiàn)在要用在對付叛賊的正途,但是積弱太久而且積習已深,狀況惡化到不堪回首的地步。等到大事臨頭,軍隊的防守能力無法發(fā)生任何作用,唯一可恃之處是人民和盟友的支持。高盧的軍隊不僅沒有阻止馬克西穆斯的進軍,反而興高采烈用忠誠的歡呼迎接王師。民眾也跟著行動讓君王感受背棄的羞辱。部隊的配置是為了能立即對皇宮提供勤務,現(xiàn)在位于巴黎附近的單位,首度丟掉格拉提安的旗幟。西部的皇帝向著萊昂(Lyons)逃亡,只有三百名騎兵隨護,他希望在沿路通過的城市找到庇護,至少能得到一條穿越的通路。現(xiàn)實的殘酷讓他知道真相,每處城門緊閉不肯接納落難的君主。要是他沒有被萊昂行省奸詐的總督出賣,還是可以安全抵達自己兄弟的領地,帶著意大利和東部的部隊打回去。格拉提安聽到矢言忠誠的保證感到安心,懷著獲得支持的希望。誰知這一切都沒有半點效果,等到馬克西穆斯的騎兵主將安德拉蓋西烏斯(Andragathius)領軍抵達,他的愿望全部落空。斷然執(zhí)行篡賊命令的軍官毫無憐憫之情,等格拉提安用過晚餐。

以后,將他交到弒君者手里(383年8月25日)。甚至在苦苦哀求后,還不愿將尸體交還給他的兄弟瓦倫提尼安二世 佐西穆斯將格拉提?死亡的地點,從高盧的盧格杜勒姆(Lugdunum)搬到梅西亞(Maesia)的辛吉杜努姆(Singidunum)。編年史中可以找到暗示,索佐曼(Sozomen,五世紀拜占廷律師和歷史學家)和蘇格拉底(Socrates Scholasticus, 380 A.D.450 A.D.,拜占廷教會歷史學家)的作品中有一些不實記載。安布羅斯提出最可信的證言。

皇帝逝世以后,接著是最有實力的將領梅洛包德斯(Mellobaudes)被處死,這位法蘭克人的國王到生命最后一刻還保持敵友難分的名聲,這也是他“坐山觀虎斗”投機策略應得的報應 帕卡圖斯表揚梅洛包?斯的忠貞行為,而《普洛斯帕(Prosper)編年史》提到他的反叛是格拉提安被弒的主要原因,安布羅斯在有機會為他辯白之時,只譴責他殺死格拉提安忠心的侍從瓦利奧(Vallio),基于國家安全,這種斬草除根的行動確有必要。成功的篡位者權勢受到西部各行省承認,難免要吹噓自己的功勛并且感到極為得意,說除了在戰(zhàn)爭中陣亡的人以外,他的勝利沒有沾染羅馬人的鮮血。

鼎革的事件造成極為迅速的帝位接替,使得狄奧多西來不及進軍解救他的恩主,已經(jīng)獲得格拉提安戰(zhàn)敗和被弒的消息。就在東部皇帝真正感到憂慮而且裝出極度悲悼的時刻,馬克西穆斯的內(nèi)廷大臣抵達,帶來很大的困。擔任這個職位是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并非往常那樣選用宦官擔任,要把不列顛篡位者的嚴正立場和克制態(tài)度,向君士坦丁堡的宮廷公開宣示。使臣用謙卑的語氣詳盡說明,他的主子行為正當且有充分理由,同時用模棱兩可的辭句鄭重昭告,謀殺格拉提安確實罪無可逭,完全是士兵在突發(fā)狀況下的狂暴行為,馬克西穆斯根本不知情也沒有同意。使臣接著用堅定而處于平等地位的聲調(diào),向狄奧多西提出和平與戰(zhàn)爭的建議讓他選擇,并且以充滿活力的宣言終結他的講話。雖然馬克西穆斯的作為像是一位羅馬人,身為臣民的君父,他的選擇是運用軍隊防衛(wèi)國家?全。要是他的友誼受到拒絕,那么他已經(jīng)全副武裝完成準備,不惜為了爭奪整個帝國,在戰(zhàn)場一決高下。對方要求立即而且斷然的答復,狄奧多西處于此緊要關頭,同時要能平撫內(nèi)心的情緒,又要能善盡國家的責任,感到格外的困難。基于個人的榮譽和感恩的心情,大聲疾呼要復仇雪恥,由于格拉提安的寬宏大量和知人善任,他才得到君王的冠冕。他的忍耐會讓自己蒙受不白之冤,以為他仍然深記往日的傷害,而忘卻爾后的恩德;如果他接受對方的友誼,就必須分擔弒君的罪行。要是寬恕馬克西穆斯的罪惡,司法原則和社會正義都會受到嚴重的打擊,篡奪獲得承認成的先例,會使帝位傳承結構趨向解體的地步,在未來的世代將帝國再度投入罪行和災難之中。

感恩和榮譽的情操永恒不變的節(jié)制著個人的行為,就君王的立場而論,居高位所負的責任更為重要,要是讓無辜的民族因他的懲罰行為而受到傷害,基于法律和人道的準則,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也只有放過不予理會。謀害格拉提安是篡奪的行為,但是格拉提安掌握帝國能征慣戰(zhàn)的行省,結果尚且如此;東部因為哥特戰(zhàn)爭的災難和爭鋒弄得民窮財盡,最讓人感到憂心忡忡之處,就是等到帝國的實力在相互爭戰(zhàn)中消耗殆盡,即使獲得勝利的征服者也會成為北方蠻族的俎上。狄奧多西在深思熟慮權衡輕重以后,決定忍住憤怒之情,接受僭主提出的盟約。他提出重要條款要求對方遵守,馬克西穆斯必須以獲得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qū)為滿足,格拉提安的兄弟確定保有意大利、阿非利加和西伊利里亞的統(tǒng)治權,還有一些相關條件列在協(xié)議之中,用來保障故世皇帝的死后尊榮和法律權益。按照當時的習慣,三位帝國共治者的肖像要陳列供民眾瞻仰。我們不該輕率認定,在舉行莊嚴的典禮訂約復交的時刻,狄奧多西私下竟懷著毀約和復仇的打算 我們可以不接受佐西穆斯讓人反感的懷疑態(tài)度,不能否認他?簽訂和平條約。狄奧多西的朋友?定會忘掉這件事,不然就盡量避免提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