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問題的關鍵是,面對物質上的誘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年輕人過于重視物質上的東西,最后會失掉很多朋友。他們會變得自私、情緒低落。就好比東西可以越堆越多,但不見得會帶來質的變化。這個道理放在整個社會也說得通,金錢多少和幸福感之間并沒有明顯的關聯(lián)。美國的億萬富翁也只比那些拿普通工資的人幸福那么一點點。這至少能證明一點,除非身處貧困線之下,否則更好的物質條件并不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幸福。
幸福感會傳染嗎?
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如果你周邊都是幸福的人,那你的幸福感肯定也會提升。反之如果你和一個消極的人結婚,那一定會對你造成負面影響。人類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時反而會成為麻煩,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埃德.迪安納: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你周圍的人總稱贊你,那你也會去稱贊別人。周圍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人,那你也會變得更積極向上。反之,如果你心情不佳、抱怨連連,那你就不再只影響自己,而也會影響到其他人,這種情緒會傳染。
幸福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吧?
埃德.迪安納:我倒覺得是低估了。人們想要獲得幸福是因為幸福會帶給人快樂和滿足。其實不止如此。幸福會讓你活得更好,更積極地與人交往。你會做個好市民,做一些志愿工作來回報社會,身體也會更健康,所有這些都是拜幸福所賜。反之,你看那些不幸福的人,那些生氣或郁悶的人,通常都過得不太好。生氣的人,在團隊協(xié)作中肯定會拖后腿。情緒低落的人會很消沉,一點活力都沒有,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
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最近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文學作品都揭示了這么一個道理:幸福會帶來無數(shù)好處,而且受益的不光是個人,還包括家庭、社區(qū)、甚至全社會。幸福的好處包括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會更高),更好的人際交往(比如更美滿長久的婚姻,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支持和鼓勵,更廣的人脈),人也會變得更積極,更有活力,更善于表達,身體狀況也更好(比如更強大的免疫系統(tǒng),更低的壓力,更少的疼痛),甚至會更長壽。我和同事還在這些文學作品中發(fā)現(xiàn),幸福的人會更有創(chuàng)造力,更愿意幫助他人,更寬容,更有自信,自控力更強,而且自我調節(jié)與抗壓能力也都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