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哈特:我們做調(diào)查的時候,問題會涉及到幸福、奮斗、苦痛等多方面。之后我們會從中收集信息,分門別類,最終得出一項全球范圍的民意測驗結(jié)果。關(guān)于“幸?!边@個問題會分兩部分,一個是“你給目前的生活打多少分?”,另一個是“你覺得5年之后你會給自己生活打多少分?”。分?jǐn)?shù)是從0到10分,0分意味著最糟糕的生活,而10分就代表最滿意的生活。人們總是傾向于給未來的生活更高的分?jǐn)?shù)。我覺得這點挺好,最起碼說明我們總是對未來滿懷希望,而正是這種狀態(tài)讓我們不斷進(jìn)步。
魯特.維恩霍文:在我的定義中,幸福的意思就是人們對自己生活的滿意程度。所以如果有人說他很幸福,那他就是很幸福,除非這人在撒謊。
埃德.迪安納:關(guān)鍵在于能評價幸福與否的只有本人,而不是專家,不是哲學(xué)家,也不是其他什么人。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專家,只有他才有資格回答如下問題:“以我自定的標(biāo)準(zhǔn)來看,現(xiàn)在我過得到底好不好?”
做同樣的事能讓所有人都感到幸福嗎?
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幸福有很多種表象,或許是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或許是全神貫注為接下來5年做規(guī)劃,或許是能分辨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或許是期盼著晚上入睡前給孩子們講故事。一些感覺到幸福的人有些會喜形于色,有些則一臉平靜,更有些人看起來忙個不停的樣子。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能感覺到幸福,不過是用我們自己的方式。
埃德.迪安納:幸福感的有些部分是相通的、普適的。比如說,如果人人都憎恨你,沒人尊重你支持你,那你一定會覺得不幸福,不管誰都會有這種感覺的。但有不少幸福感卻是獨特的,由你的個性決定的。比如像我,喜歡分析數(shù)據(jù),大多數(shù)人就不喜歡。他們寧愿去讀讀書,看看電影或聊聊八卦。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人際關(guān)系是擁有幸福感最基本的需求。但其他我們所探討的所謂“幸?!币貏t有一點點抽象了,比如要努力實現(xiàn)目標(biāo)或人生價值,要有目標(biāo)、有意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