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少府趙禹(1)

仕途的玄機 作者:趙煒


周陽由之死不會引起帝國官場太大的震動,東京時第五倫曾奏稱“前歲誅刺史、二千石貪殘者六人”。高階官吏獲罪而死,幾乎年年月月皆有,帝國依然繼續(xù)向前。

武帝下詔,令大將軍衛(wèi)青舉薦舍人擔任郎官,以示恩寵。不敢怠慢的衛(wèi)青仔細挑選了十幾名家境富裕的子弟,令其自備戰(zhàn)馬鞍韉、絳衣玉劍,希望盔明甲亮的華麗裝備壯大軍威,贏得武帝的贊賞。

準備妥當?shù)男l(wèi)青聽到稟報,酷吏、九卿之一的少府趙禹登門拜訪。衛(wèi)青將十幾名衣甲鮮亮的備選郎官列隊,請趙禹一觀后便要上奏武帝。趙禹的認真足以叫大將軍驚訝,他依次仔細詢問以考察每個人的智略,最后的結(jié)論卻是無一可取。

直率的趙禹為心存不快的大將軍分析詔令的實質(zhì),俗話說“將門之下必有將類”,傳文也講“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子視其所友”。詔令將軍舉薦舍人,恩寵自不必說,關(guān)鍵是皇帝要通過這次舉薦,來觀察大將軍是否真有識才用才的能力。可惜將軍選拔的盡是富家子弟,竟無一人具備突出的智略,充其量是些穿上綺繡的木偶罷了。這樣復命,必定會使皇帝對你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該怎么辦呢?

或者因為自己的選擇被一概否定而惱怒,或者要試試這位名滿京師的少府眼光到底如何,衛(wèi)青干脆再請趙禹逐個考察他府中全部一百余位舍人。趙禹選中田仁、任安兩人。衛(wèi)青對這樣的結(jié)果并不以為然,但又不好反悔,只能命令兩人盡速置辦豪華的盔甲戰(zhàn)馬。兩人答以家貧無力,大將軍聞言大怒,最終還是將兩人報于朝廷。

武帝召見二人,要他們各自說出才力所在,以便大概了解后再予委任。

兩個絕頂聰明之人即刻就意識到武帝設置的陷阱。如果按照要求直抒胸臆,講出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則不免自吹自擂的嫌疑,或者受到武帝的厭惡也未可知。皇帝的命令不可違抗,既要保持謙虛的風度,又要極為準確、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才華說出來,這確是極大的挑戰(zhàn)。要是再考慮到,面對的還是將要決定自身命運走向的帝國最高統(tǒng)治者,那這就絕對不是尋常人物可以應付得了的局面。

田仁和任安在一瞬間就取得了極高明的默契,他們避開自我介紹的陷阱,分工配合,借對方之口說出自己的能力所在。田仁答道:“提桴鼓立軍門,使士大夫樂死戰(zhàn)斗,仁不及任安。”他其實是說,任安擅長“提桴鼓立軍門,使士大夫樂死戰(zhàn)斗”。任安應對:“夫決嫌疑、定是非、辯治官,使百姓無怨心,安不及仁也?!彼鋵嵤钦f,田仁長于“決嫌疑、定是非、辯治官,使百姓無怨心”。

兩人的應對之巧妙叫人嘆為觀止。武帝對如此回答也顯然非常滿意,“大笑曰:‘善。’使任安護北軍,使田仁護邊田谷于河上。此兩人立名天下。”

短時間內(nèi)僅靠面談即可從百人之中準確選出兩名棟梁之才,值得驚訝的不僅是趙禹的眼光老辣世間少有;還有一點是,權(quán)勢炙手可熱的大將軍衛(wèi)青,對趙禹的選擇不以為然卻還得采納。這樣的敬畏或許由于趙禹的酷吏名聲,又或許因為趙禹擔任諸卿之首的少府一職。

趙禹,籍貫右扶風縣(今陜西武功縣南部)。入仕之初為佐史,后來進入京師諸府做最基層的吏員,沒有顯赫的背景,完全憑借出名的廉潔緩慢升遷。景帝三年(前154),周亞夫由中尉升太尉,趙禹任太尉府一名令史,秩僅百石。太尉府中令史有閣下令史負責威儀,記室令史負責書記,門令史負責府門,其他令史分列諸曹負責文書事宜,無法確切獲知趙禹的具體職責,但無論何種職位,總不過是最為普通的小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