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 帝王之道

仕途的玄機 作者:趙煒


晁錯的最大敗筆就在于,在借鑒歷史的時候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就把景帝假設成了和高帝、呂后、文帝一樣高超水準的政治家。然而,終景帝一生,他都沒有能夠達到祖父、父親那樣的高度,于是,晁錯所做的一切分析和論證,由于子虛烏有的前提,變得一文不值。

高帝劉邦除掉七位異姓諸侯王,對楚王韓信是誘捕,對趙王張敖和梁王彭越是直接抓捕,對韓王信和燕王盧綰是逼迫他們逃亡,只有對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動用了武力。事實上,高帝兵不血刃就已經解決掉其中五人,親征平定臧荼的叛亂不過三個月的時間,英布堅持得較久,也不過一年。如此順利地剪除功臣,離不開事前的重要伏筆,高帝的分封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異姓諸侯王必須離開自己長期經營的地盤,到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建立王國。韓信先是齊王再被遷封為楚王,韓王信先王潁川再被遷封至太原郡,盧綰封燕王之前亦無燕地的經驗,這就使得諸侯王在新的封國根本沒有時間發(fā)展出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呂后選擇動手的幾乎全是些有名無實的孩子,她逼死的高帝三名少子,名為諸侯王卻絕無個人勢力可言。

文帝原本被高帝封為代王,呂后集團被消滅之后,他以藩王的身份獲得大臣、諸侯的擁護繼承帝位,作為交換條件,必須恢復諸侯王在呂后時期被剝奪的利益。文帝的老謀深算,體現(xiàn)在他做出的每一次毀滅,竟然可以全部從建設性的工作發(fā)端,削藩從來都是順勢而為絕不刻意追求,永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處。世言文帝好黃老之術,觀其順勢而為、不爭是故天下無與爭,實在是融會貫通深得其妙。

趙幽王劉友(先封淮陽王)乃是高帝少子、文帝親弟,被呂后逼迫自殺后留下兒子劉遂、劉辟強。文帝登基當年(前179)就重建趙國,立劉遂繼任趙王。諸侯王們還沒有從對文帝的贊賞中清醒過來,文帝就又做出了讓他們熱淚盈眶的舉措。呂后不是連一個趙王都不能容忍么?文帝卻偏要讓趙王一脈多子多王,第二年(前178)又封劉辟強為河間王,至于國土就從趙國拆分出河間郡解決。沒有人能對文帝有所指責,相反所有人都為文帝的溫情脈脈感動,他不僅全面推翻了呂后的政策,甚至用極端的行為對呂后的政策做出了羞辱,而趙國就在這喝彩聲中肢解為兩部分。

齊悼惠王劉肥是高帝長子、文帝親兄,其國在呂后時期被奪走三個郡,文帝即位后先將三郡歸還,隨即析出齊國兩郡為城陽國、濟北國(不久因謀反除國),齊國一分為三。文帝十六年(前164)第三代齊王去世,因為沒有子嗣,按照法律將取消封國,可真要嚴格執(zhí)法,或許會逼反齊國王室的旁支子孫。常規(guī)的選項是找到齊國王室之中與第三代齊王血緣最近的一個堂兄弟繼任齊王,但是文帝再一次做出了悲天憫人的舉動,作為弟弟他絕不容忍兄長絕后,作為叔父他一定要確保每個侄子榮華富貴,為此把劉肥在世的六個兒子全部封王,當然土地還是齊國那片土地,結果文帝在侄子們的感激涕零之中,分齊國為七。

解決淮南國更是將文帝的隱忍和權謀顯露無遺?;茨贤鮿㈤L是高帝之子、文帝親弟,文帝六年(前174)冬十一月,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爵,隨后自殺。此時文帝尚不敢取消淮南國的建制,選擇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前168),這樣一來不至于觸怒其他諸侯王,二來將劉喜調離世代經營的城陽國,一舉削弱了兩個王國。如此行事引起各方勢力不滿,民間傳出歌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23}公開影射文帝逼死劉長,文帝頂住壓力堅持了十年。十六年(前164)與肢解齊國同時,文帝決定對逼死兄弟的過失做出補救,他要為可憐的弟弟恢復淮南國,作為補償不能僅僅分封一個兒子,而要把劉長三子全部封王,照例土地還是淮南國的原有土地,重新分作三份立為淮南王劉安、廬江王劉賜、衡山王劉勃。至于挪來淮南剛剛四年的劉喜,回調城陽繼續(xù)為王。文帝用進兩步退一步的策略,將淮南分割的同時也封住了所有人的口,捎帶還確保了劉喜永無穩(wěn)固的根據地。

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趙、齊、淮南三國第一代王都是高帝之子、文帝的兄弟,文帝所做的一切就是分割兄弟的遺產,然后以帝國的權威確認每一個侄子分到的那一份的合法性。這便是賈誼所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文帝用照顧到每一位侄子切身利益的方法,毀掉了兄弟們的龐大遺產。對血緣相對已經疏遠的楚國、吳國,不論他們如何違法亂紀文帝一概容忍,這就維持了公正的名聲。文帝一步一步緩慢推進削弱諸侯的措施,精密計算每一次動作造成的中央和地方諸侯國實力消長,小心謹慎地切割諸侯的領地,同時確保帝國的穩(wěn)定和平衡。

這是老辣的政治家的能耐,更何況他們還有令后世子孫難以望其項背的個人威望,高帝和呂后自然不必多說,兩人的威信在反秦起義、楚漢戰(zhàn)爭的血腥殺戮以及爾虞我詐的宮廷政變中建立起來。文帝每一次動作都以道德標準為前導,又精心確保幾乎每一諸侯王都能獲得利益,根本談不上存在什么像樣的反抗。以拆分齊、淮南兩國而論,那已經是文帝即位的第十六個年頭了,十六年的帝王歷練無論如何要比景帝即位第二年就削趙國、膠西國,第三年即直接拿吳國、楚國動手要成熟得多。

現(xiàn)在猜測一下,文帝實際上一直按照賈誼、晁錯的思路執(zhí)政,卻不重用他們的原因。文帝必定贊同晁錯削藩的政治見解與主張,不過對此賈誼已經作出詳盡且近乎完美的論述,文帝實在不需要對同一政治綱領收集兩種僅僅是文字排列有區(qū)別的版本。晁錯的問題在于僅僅得到法家精神的外形而不見其精髓,看到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現(xiàn)實,解決的辦法卻是直接削奪其土地,如此急于求成完全未顧及帝國的政治現(xiàn)實,以一己之力對抗占據半壁河山的諸侯王,必將釀成亡國劇變。也許文帝希望歲月的流逝和閱歷的積累,能夠讓晁錯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畢竟人才難得,留給太子未來使用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遺憾的是文帝的希望只能是落空了,晁錯的政治智慧在文帝時期就已經定型停止發(fā)育,時間的流逝并未使得晁錯成熟起來,他繼續(xù)在錯誤認識景帝的基礎上做不切實際的幻想。根據自我膨脹的假設思考并且推理,他將矛頭直接指向吳國,做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急),禍??;不削之,其反遲,禍大”這樣莫名其妙的判斷,促使景帝最后下定決心。

景帝三年冬(前155年底)朝廷削藩,以楚王劉戊在薄太后國喪期間行淫亂,下詔赦其死罪,削楚國東??ず脱な諝w朝廷{24};以吳王劉濞詐病不朝天子等罪,下詔削吳國鄣、會稽(吳郡從中析出)兩郡收歸朝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