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需擇精而記,既有對少而精信息的記憶,又有對更多信息的遺忘。為了完滿地做到這一點,就需在記憶之前加大對收到信息的思維力度,進行預先篩選提煉。
從感覺器官接收入腦的眾多信息中篩選提煉出少而精的需記信息,猶如“從眾多貧鐵礦石中選別出鐵精礦粉再煉出鋼鐵一樣,即用露天采礦、坑下采礦、坑露聯(lián)采等方式將眾多貧鐵礦石開采出來集中一處后,先送入破碎機中粗、中、細破碎與篩分,然后送選礦場第一次去粗(非礦石物質)取精(礦石物質)選別,選出的鐵精礦粉送高爐煉鐵——第二次去粗(非礦石礦物和非鐵元素)取精(鐵元素),煉出的生鐵再送入平、轉爐中進行第三次去粗(雜質)取精(鐵元素),直至煉出鋼來?!?/p>
同樣,也如同“眾多貧鐵礦石只有通過破碎篩分,選別成為鐵精礦粉才具有使用價值,鐵精礦粉只有經過熔煉而獲生鐵后使用價值才提高,生鐵經過再冶煉而去掉具熱脆性的硫、冷脆性的磷等雜質才成為使用價值倍增的鋼”一樣。
只有從眾多雜亂的信息中篩選提煉出少而精的信息才具有記憶價值,也只有對少而精的信息進行再提煉才能獲得價值大增或倍增的精中之精的信息——千古傳誦的名言、警句、成熟的生產方式(方法)、創(chuàng)造發(fā)明與專利技術等。
一個會記憶的人,在記憶之前,會本著“少愛多棄”原則對所接收(識記)到的全部信息依需進行選擇,逐個取舍,將少而精、簡而全、確實有用的信息請進最適于它住宿的“房間”里面去。
8分類(系統(tǒng))記憶法
分類或歸類就是依據(jù)事物的某些內在聯(lián)系或某些外部特征,把雜亂無序的事物重新組合成不同層次的類別的過程。通過分類或歸類,使分散的信息趨于集中,零碎的信息組成系統(tǒng),雜亂的信息構成條理,從而使需記信息更加趨于系統(tǒng)化、條理化、概括化,便于記憶。
“在人的識記活動中,對材料的分類、分組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人的經驗是分類保持的。喚起過去的經驗(回憶)也要借助于經驗的類別的范疇……人在記憶時能夠對經驗分類分組,是由于社會實踐中有儲存物質的分類分堆的經驗。沒有社會實踐中的分類分堆,人在識記材料時對材料分類分組是不可想象的?!毙睦韺W教授曹日昌通過以下的實驗結果證實,對所需信息進行預先歸類而后記憶的效果明顯好于不預先歸類就記憶的:受試的小學生、中學生與成人各自分為兩組,同去識記十五張圖片,其中甲組識記預先歸類的圖片,乙組識記不歸類的圖片,然后測試記憶成績,結果如下表:
平均記憶成績
小學生(%)中學生(%)成人(%)甲組(歸類后記憶)124143141乙組(不歸類記憶)92103115
“讀書分類,不唯有益,且兼省心目?!爆F(xiàn)代腦神經記憶學理論認為:只有系統(tǒng)化(有條理)的信息才能在大腦中形成系統(tǒng)化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識記內容也顯得好記一些;而孤單單的識記材料所形成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則是個別的、獨立的、零碎的、分散的,不容易記憶,即便是記住了,也難以保持。
分類記憶便于快捷提取信息。人的大腦如同一座圖書館,需用信息如同書籍。經過歸類編目的書籍井然有序地擺放在書架上,在需用時能有條不紊地快捷取出。而未經歸類編目的書籍則雜亂地堆放在一起,需用時,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出來。
實例1
需記的原型信息:“家用電器、火車、鴨、自行車、電腦、燒烤、微波爐、孟姜女、電視、馬、飛機、冰箱、馬車、家禽、交通工具、萬里長城、嫦娥、家畜、奔月、焚書坑儒、洗衣機、汽車、雞、跳山澗、鵝、秦始皇、豬、蹬鷹、牛、哭、電風扇、老虎、吹風機、兔子、羊?!毕却騺y原型信息的原有序次,按照習慣重組為如下五部分:“家用電器:電腦、燒烤、微波爐、電視、冰箱、洗衣機、電風扇、吹風機。交通工具:飛機、火車、汽車、自行車、馬車。家畜:牛、馬、豬、羊。家禽:雞、鴨、鵝。老虎跳山澗。兔子蹬鷹。孟姜女哭萬里長城。秦始皇焚書坑儒。嫦娥奔月。”然后按序將五部分綜合在一起記憶。如此一來,原本無序的復雜信息記憶起來就顯得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