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事篇(8)

影響孩子一生的50種習慣 作者:劉艷霞


2.限時做事。如孩子在做練習、寫作文、預習功課、復習考試、回答問題和做其他許多事情的時候,父母應用限時完成的方式來啟發(fā)孩子的求快欲望,當然也要有適當的獎罰措施。

3.利用孩子想玩、貪玩的心理,父母可巧妙地以把功課做完為前提條件。此時父母可以用給孩子出主意的口氣跟他說: 你要想有更多的時間去玩,那你就只能抓緊時間把功課完成,否則是要挨老師批評的。 如果孩子愛聽故事,父母可以對他說: 你快些把餐桌收拾干凈,碗筷放入盆中,我們就可以將昨天講的故事講完了。 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孩子快速做事情的愿望。

4.在孩子做事和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督促,尤其是對于12歲以下的孩子。在孩子的頭腦中不斷加強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用最快的速度。當孩子有了這一意識后,他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縮短做事時間。

孩子自由支配時間

家長應該把孩子的時間分為兩部分。以學習為例,學習的時間應該分為常規(guī)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guī)學習時間是指上課、完成作業(yè)、消化當天所學新知識,一般由學校安排,受老師支配、控制。自由學習時間是指上課和完成作業(yè)后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如自習課、早晨、晚上、雙休日、節(jié)假日等。制定計劃主要是安排好自由學習時間,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指自由學習時間的利用效率。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就是把自由學習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學習時間。除了給孩子規(guī)定出常規(guī)、必要的時間之外,還要給孩子一些靈活自由掌控的時間,并盡量在這段時間內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

由此可見,提高效率最好的辦法是由孩子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額外的作業(yè),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很緊。一些孩子的對策是,在寫作業(yè)的時候邊寫邊玩,做作業(yè)的時間長了,家長就不能另外安排任務了。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作業(yè)一個時間預計,如孩子提前完成的作業(yè),余下的時間就由他自己支配,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不是做完功課就可以隨意浪費時間,要讓他從小就有時間觀念。珍惜時間,才能養(yǎng)成雷厲風行的習慣,干什么事都會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學習時能集中精力,神情專注,不丟三拉四;做事時有板有眼,快捷利索,不磨磨蹭蹭;同時,能使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支配時間,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父母可以通過具體事例,如向孩子講古今中外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等,讓孩子懂得惜時如金的重要意義,讓孩子知道時間的作用和價值,逐步理解 愛惜時間,就是愛惜生命 。這樣在孩子的心中就會真正懂得利用好自己的時間的重要性,更有效地自行支配課余時間。

【父母應該做的事】

1.父母不妨給孩子設一些時間限制。連續(xù)長時間地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一件事情分成若干個部分,做完后適當地休息。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任務,現(xiàn)在40分鐘就完成了。

2.不要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時還心掛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孩子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他會說聽音樂是放松神經的好辦法,那么可以建議孩子盡可能專心地學習一小時后全身放松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得多。

育子必讀:效率的故事

一位年輕人看到周圍不少的朋友、同學都獲得了成功,成就了一番事業(yè),而自己每天都在重復著枯燥乏味的工作,升遷遙遙無期。他常常花掉自己所有的閑暇時間去思考如何成功這個問題,然而一直沒有答案。他為此感到困惑,所以十分渴望得到著名教育家本杰明的指點。

后來,他終于得到了許可來拜訪這位教育家。年輕人非常興奮,感到成功就在眼前了。那天他一大早就起來,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懷著一顆虔誠的心來到了本杰明的家。本杰明家的門敞開著,可是里面的景象卻令他目瞪口呆:房間里亂七八糟、狼藉一片。沒等年輕人開口,本杰明便招呼道: 你看我這房間,太不整潔了,請你在門外等候一分鐘,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