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隨波逐流。
習慣29:制定詳細的計劃
關(guān)鍵詞計劃
家長要讓孩子養(yǎng)成做事前制定詳細計劃的習慣,因為計劃能使人做事有方向,從而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如果孩子每天只為學習,沒有一刻空閑,但到最后卻沒有得到好成績,這時孩子一定感到身心疲憊。此刻,父母一定要審視自己,是否培養(yǎng)了孩子做事要有計劃的良好習慣?
從本質(zhì)上說,孩子事先制定的計劃并不是為了向家長匯報,也不是給孩子在學習上增加壓力,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記住每天有哪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不是被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弄得手忙腳亂、暈頭腦脹,煩躁不已。
做事情有計劃的習慣還會帶給孩子自信和成就感。當孩子看到面前成堆的學習任務被狠狠地劃去,就像是軍人看到自己肩膀上的金星在一顆顆增加一樣自豪。
在孩子制定計劃之初,家長應先從下列幾個觀點來檢視孩子所做的計劃的周密性:必要性、重要性及選擇性。依據(jù)這些原則,就可列出該項計劃中所有事宜的優(yōu)先順序。
父母可以在每周的開始讓孩子列出本周的計劃。計劃的內(nèi)容就是本周準備做哪些事情,除非是外界有嚴格時間限制的任務(例如學校另有組織的活動等),否則,就必須完成;然后,讓孩子每天給自己一些提示,讓他不會忘記早上列出時間表,從周計劃中安排自己具體時間去完成任務。這張時間表應該隨時在他身邊,一抬眼就能看到,它像孩子的一個定時鬧鐘,隨時告訴他下一步任務的內(nèi)容。
和目標一樣,計劃也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其中短期計劃要不停地制訂,例如晚上先寫什么作業(yè),最近幾天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長期計劃制定以后必須堅持謹記,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計劃實行。孩子有了好的計劃,就可以多花點兒時間在重要的學習任務上,而少用些時間在次要的學習任務上。
你準備好了嗎
計劃是實現(xiàn)目標的藍圖,好的計劃等于成功的一半。對于孩子來說,有計劃地做事是必備的習慣,當孩子有了計劃就會按照制定的計劃,一步步地將目標實現(xiàn)。反之,則是孩子做了許多工作,可結(jié)果往往都是無用功。因此,家長要在孩子動手開始做事之前,先問上一句:你準備好了嗎?
強強是個什么都喜歡做的小男孩,但細心的媽媽發(fā)現(xiàn)強強做事有點盲目。比如畫畫,強強總是拿起畫筆,想都不想就左一個圈、右一個圓的,問他畫什么,強強總是搖搖頭說: 哎呀,別問了,我也不知道畫了什么!
周末,小表弟來強強家玩,他們一起堆起了積木。不一會兒,小表弟就搭了一座漂亮的紅頂屋?;仡^看看強強,只見強強煞有介事地拿著積木堆來堆去,可是一直到擺最后一塊積木,也沒看出強強在搭什么。小表弟問: 哥哥,你這是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搭了個什么。 看著小表弟搭的漂亮的小房子,強強心里又是佩服又是難過。
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他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顯得雜亂無章,手忙腳亂。有的孩子認為,學校有教育計劃,老師有教學計劃,跟著老師走,按照學校要求辦就行了,何必自己再訂計劃?
這種想法不對。學校和老師的計劃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每個學生還應該按照老師的要求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具體的個人學習計劃,特別是放學以后的自學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計劃。
高爾基說: 不知明天該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為了不虛度人生,孩子應該制定計劃。樹立計劃觀念和提高計劃能力,能使孩子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由于孩子的年齡尚小,過于高深的道理孩子又很難理解,因此建議家長不妨幫助孩子設立一個計劃表格。計劃表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如果孩子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事先的計劃,那么壓力就不會變得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