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熟練程度上的問題。因為對所做的功課不熟練,顧此失彼,出現錯誤。研究表明,對習題特別生不易馬虎,因為還不會,特別小心仔細。對習題非常熟練也不易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寫對,也不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寫錯的,就是因為太熟了,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現馬虎的現象,看著這題一點都不難,可實際上自己又不是掌握得特別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錯。
第四,習慣問題。馬虎已成習慣,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腳,馬馬虎虎。
第五,考試焦慮問題。有些人因對考試的心理負擔過重,過分緊張,平時做題沒問題,一考試就錯,這是考試焦慮造成的。
針對不同情況,要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自己是態(tài)度不認真,應主要解決態(tài)度問題,充分認識馬虎的危害,改變不認真的態(tài)度;如果是性格急躁的要訓練性格,改變急躁的性格;如果是對知識不熟練,應多加練習,使自己能熟練地掌握知識;如果是對考試焦慮,應減輕其心理負擔,不要讓他把分數看得太重,心理負擔輕了就不會那么緊張了;如果是習慣不好,應校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嚴肅認真的好習慣。從做習題開始,應對馬虎
(1)認識馬虎的危害性。
有些人對馬虎的危害沒有清醒的認識,認為馬虎沒關系,雖然錯了,可不是我不會。有的家長對孩子馬虎也不重視,認為只要孩子聰明就行,馬虎點沒關系。這是要不得的,我們應該認識到馬虎的危害。
(2)學會自檢。
檢查方法有正向檢查法、反向檢查法和重做法。正向檢查法是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地檢查,看原題是否看準了,有無錯誤理解;題目中已知條件是否都用上了,運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準確,格式是否標準等等。反向檢查法是從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計算驗算。如,加法用減法算,乘法用除法驗算,方程用代入法驗算等等。重做法,是把題迅速重做一遍,看看兩次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就對比一下,分析錯誤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過來。檢查時要根據不同的題目采取不同的方法,經常自我檢查,就會熟練地掌握住檢查的方法,到考試時也能應用自如。
(3)整理錯題集。
由于馬虎,經常出錯,但對錯誤又不認真分析,很難吸取教訓。很多人改錯題時,并不是找錯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錯的,只是把錯題從頭到尾再做一遍,蒙對了完事,這樣改錯題實效不大。整理錯題集的方法如下:
把所有的作業(yè)、練習、考試中的錯題原封不動地抄在《錯題集》上,留下“錯誤檔案”;認真檢查錯在什么地方,并用紅色筆在錯誤下面畫上曲線;找出錯誤原因并寫出來,寫得要具體,是概念不清還是用錯公式,是沒弄懂題還是計算馬虎。馬虎錯的也不要只寫“馬虎”兩字,要寫清楚怎么馬虎的,是把“+”號抄成“-”號了,還是把“3”抄成“5”了,越具體越好。最后,改正錯誤,寫出正確答案。
(4)草稿紙不要太草。
做數學題、寫作文或答題往往需要用草稿紙。大多數人對草稿紙往往不太認真,急急忙忙,寫得亂七八糟??刹簧偃说腻e題往往就出在草稿上。由于草稿寫得亂,往往一不留神計算出了問題,或草稿過亂,往作業(yè)、考卷上抄時抄錯了。因此,管理好草稿紙是很重要的。
草稿當然不必寫得十分整齊,但也不能太草,要按順序寫,能認得出,萬一抄錯了還能找到,這樣就不必重新算起,而從草稿上就能發(fā)現問題,及時更正。草稿寫得亂,表面看是省了時間,可實際上往往費了時間,如果草稿不亂,可以減少很多錯誤,有了錯誤也便于檢查,這不等于贏得時間了嗎?
草稿是思維過程的記錄,檢查作業(yè)時,如果發(fā)現錯了,不妨檢查一下草稿就能看出怎么錯的了?,F在,學校已開始重視草稿,升學考試卷子的邊上專留有“草稿紙”,自己也要重視草稿,不要把草稿寫得亂七八糟,誰也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