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周后,參加大賽的各組學生都將自己的設(shè)計方案交給鄭堆組織的大賽委員會,總共有十二個設(shè)計方案。鄭堆和同學們一起將設(shè)計方案貼在班級的墻上,并編出號碼,但將參賽者的名字和小組隱去,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喜歡的設(shè)計方案下用筆寫出意見。參加校服設(shè)計的同學們的方案各不一樣,有的是參考國外校服的款式,有的還將各年級的校服區(qū)別開來,有的同學還專門設(shè)計出自己班級的服裝。我和幾個任課老師也參與進來,并對鄭堆組織的此次活動大為支持。
我親自宣布大賽的最后方案,結(jié)果是鄭堆帶領(lǐng)的小組獲得第一名,他們設(shè)計的方案色彩亮麗但不夸張,款式大方但不另類,尤其是將校徽的標志巧妙地設(shè)計在上衣和褲子上,既具有動感又體現(xiàn)了學校的特色。他們設(shè)計的春秋款和夏款都很適合各個年級的學生,因此,他們的方案得到了更多師生的認可。
鄭堆和這次參加校服設(shè)計的同學們?yōu)樽约旱母咧猩钐砩狭司室还P,也引起全校學生們對美的重新認識,這為張揚個性的青春更增添了一份特殊的色彩。
要做就做世界級導演
“要做就做世界級導演”,聽了這句話,你也許會以為這是某個大腕導演的豪邁之語,其實這話出自我班里十七歲的迪舟之口。他并不是口出狂言,這是他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
迪舟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小時候常常“騎”在爸爸的肩上去看露天電影。淘氣又不安分的他,只要一聽說看電影就立刻安靜下來。他說,自己不知道為什么對電影那么癡迷,看著看著就能想象自己在影片中了。
迪舟隨父母來到北京,和同學們玩的時候看到了電影院,于是他每周末都會去看電影,有時候即使是看過的,只要他喜歡,他還會去看第二遍、第三遍。
有一次,父母給他的零花錢不夠用了,已經(jīng)懂事的迪舟知道父母賺錢辛苦,他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錢,但又不想放棄自己喜歡的電影,于是他決定去撿易拉罐和酒瓶子。晚上放學后,他做完作業(yè)就去撿易拉罐和酒瓶子,為了撿到更多的易拉罐和酒瓶子,迪舟經(jīng)常去小酒館或小飯館,為此遭到很多人的白眼和謾罵,但是他并沒有退縮。他心里明白,只要撿到的易拉罐和酒瓶子越多,他看電影的機會也就越多。就這樣,迪舟堅持了下來,易拉罐和酒瓶子越攢越多。
父母做生意,平時很忙,對迪舟的學習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他的成績卻出奇的好。迪舟自己說,主要是小時候看到電影里的一些大人對孩子們說只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就可以去很多地方。當時的他就在想,自己學習好了,也可以去很多地方,特別是去拍電影的地方。
小學畢業(yè)考試一結(jié)束,迪舟就和同學們相約去看電影,他還經(jīng)常和同學們?nèi)ル娪皩W院玩耍。在電影學院的校園里,他看到食堂門口、教學樓大廳、操場旁邊,到處都貼著電影海報。他仔細地看著那些海報,以至于同學們都在操場上玩了半天,他還在那里看海報。就在那些海報前,他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愛好,就是電影,而且他也覺得自己以后就要拍電影。同學們告訴他,這里學習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以后都是演員或者導演,迪舟就告訴自己以后也要來這里學習,也要拍很多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