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初,即愛因斯坦進入阿勞中學后三個月,一方面出于對德國政府窮兵黷武的反感,另一方面擔心被德國當局強迫服兵役,他征得父親的許可后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德國國籍。那時他到瑞士不過才三個月,卻有一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他對德國的糟糕印象可能部分要歸因于在德國學校里的不快經歷,他對批評的敏感以及家族生意的失敗。到阿勞以后,他也決定與包括猶太教在內的任何宗教斷絕關系。以他的理解,他覺得猶太信仰沒給他帶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宣布從此自己“不再從屬于任何宗教”,當然,他只是與宗教脫離關系,并非與家族傳承脫離關系。他的和平主義主張也得以發(fā)展,拒絕與泛濫于德國的軍事至上主義者為伍??傊芸靸A心于瑞士民主、文明的生活方式,這里寬松自由的氣氛更適合他。愛因斯坦已準備好為成為瑞士公民,即使為此等上五年亦在所不惜。在大學的幾年里,他既已放棄德國國籍,而瑞士國籍則還需等待,這段時間,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無國籍世界公民。
在阿勞中學,愛因斯坦被同學們認為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當時中學里大部分學生都想學法律、醫(yī)學或教師專業(yè),但他一點也不想學這些大學里的熱門專業(yè),而是一門心思撲在被視為冷門的物理、數(shù)學等專業(yè)上,準備投身于數(shù)學和物理學研究。從這時期,他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未來,他在題為《我的未來計劃》的法語期末考試作文中寫道:“幸??鞓返娜颂珴M足于現(xiàn)狀,不大會考慮未來的事情。”在這篇還存在不少語法錯誤的法文作文中他說他將投身于科學事業(yè),這是他“針對自己長于抽象、數(shù)學思維但缺乏想像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特點制定的個人規(guī)劃”,并認為這些優(yōu)缺點將決定他的未來。他繼續(xù)寫道,因為他喜歡從事科學和數(shù)學這類事情,選擇科學方面的職業(yè)作為未來事業(yè)是順理成章,并認為從事科學職業(yè)能讓自己發(fā)揮獨立思考的長處,這對他來說很有吸引力。然而他后來取得的成就證明,他的自我評價并不是那么準確。事實證明他的實際操作能力很強,而且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也證明了自己非凡的想像力。1929年他為此寫道:“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可以擁抱整個世界,可以促進人類的進步?!?/p>
1896年秋天,愛因斯坦即將結束在阿勞中學的學習生涯。在完成最后的寫作和口語考試后,他以全班最高總分從這個給他帶來美好回憶的學校畢業(yè)了。他的數(shù)學、物理和德文寫作獲得最高分,他在這些科目的杰出表現(xiàn)以及他準確優(yōu)美的文筆給考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糟糕的分數(shù)來自他的法語和地理科,但也在平均分以上。
1896年10月底,愛因斯坦依依不舍地告別溫特勒一家來到蘇黎世。他進入蘇黎世聯(lián)邦技術學院,這所大學從1911年以后改名為聯(lián)邦技術大學(亦稱ETH,下同)從此,愛因斯坦開始了難忘的大學生涯。大學期間他廣泛涉獵各門學科,積極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活動,為他天才的積累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蘇黎世聯(lián)邦技術大學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環(huán)境和強大的師資力量,是歐洲乃至世界最好的科學和工程大學之一,吸引了許多國家的精英學子到此求學。愛因斯坦在此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他所在的數(shù)學系一般不提供統(tǒng)一課程,學部主任為每位學生定制了一個跟物理學專業(yè)學生課程很相近的課程學習計劃。由此可見,愛因斯坦并未如長輩所愿學習工程專業(yè),他最終選擇了物理學。蘇黎世聯(lián)邦技術大學學生均被要求在主課之外選修至少一門輔課,興趣廣泛的愛因斯坦一下子選了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三門課。為了在大學里大展鴻圖,他還專門在校旁租了一間房屋以方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