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下(第三部)(24)

天下(三) 作者:寧致遠


楚名棠冷哼一聲,道:“軍中散布謠言可是重罪,此事鬧得如此之大如何還能遮掩,那幾人擔得起嗎?”

楚錚想想也是,他雖對許唯義和馮遠等人一肚子火,但也不愿他們因此被治罪。

蘇巧彤在一旁忽道:“楚伯父,小女子覺得公子此舉反而是件好事。”

自從知道了蘇巧彤的身份,楚名棠對此女又看重了許多,聞言問道:“蘇姑娘此言何解?”

蘇巧彤卻反問道:“小女子想請教楚伯父,歷朝歷代一國之強盛最根本的是什么?”

楚名棠博學多才,也曾仔細思考過這問題,他沉吟良久,道:“本相年輕時曾認為,國之強盛明君、賢臣與良將缺一不可,可如今細想來總覺得未必全對,不知蘇姑娘有何高見?!?/p>

蘇巧彤嫣然一笑,道:“小女子認為是民心?!?/p>

“民心?”

“不錯。楚伯父所說的明君、賢臣可保吏治清明,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良將則鎮(zhèn)守邊疆,抵御外敵來犯,如此自然贏得民心所向??煽v觀青史,三者齊備又有幾何?何況這三者皆高居廟堂之上,只有區(qū)區(qū)數(shù)十人,而天下百姓何止千萬計。就算是在軍中,邊疆大營姑且不論,禁衛(wèi)軍內官宦子弟亦不過十之一二,大都出自尋常百姓家。故說民心向背,實是國之根本,如東漢末年,民不聊生……”

蘇巧彤滔滔不絕,將前世中學政治課本內的一套東西搬了出來,只是將一些專用名詞給換了,如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改成了世家利益決定朝廷大臣。楚錚聽來自然是毫無新意,只是心中有些郁悶,這些理論他原本準備等這幾年離京歷練后再在父親面前賣弄的,現(xiàn)在倒好,讓蘇巧彤給搶著說了。

楚名棠卻是越聽越心驚,蘇巧彤所言都是他聞所未聞,自己多年來一些模糊的想法在這女子口中說來條理分明,有論有據(jù),直令他茅塞頓開,精彩之處楚名棠更是不禁擊節(jié)叫好。心中暗想,此女實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她離開趙國,若不能為己所用,定以雷霆手段除之。

蘇巧彤最后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結束語,只覺口干舌燥。楚錚卻道:“蘇姑娘說了這么多,怎么還沒說到正題,究竟如何解決眼前之事?”

蘇巧彤知楚錚存心拆臺,白了他一眼。楚名棠喝道:“錚兒,巧彤方才所說極其有理,你可要謹記于心?!?/p>

楚錚悶聲應道:“是,父親。”

蘇巧彤大感解氣,笑道:“楚公子,方才小女子只說了民心所向乃國之根本。但僅此自然遠遠不夠。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小女子覺得正因秦趙多年對峙,加上北疆又有胡蠻在側,兩國賢臣名將才層出不窮。小女子在秦國多年,覺得秦國尚武之風極濃,無論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其子弟都對從軍頗為踴躍,今日看來趙國亦是如此。難怪中原四國數(shù)百年來都是秦趙爭鋒,南齊和東吳只能偏安江南,從未踏入江北半步。如今北疆突厥來犯,大趙朝野上下都明白家與國何為重之理,因此楚公子一句無意之言,竟能讓上萬禁衛(wèi)軍將士愿與之北上抗敵,此乃民心所向,不論將士還是家中雙親,其拳拳報國之心可嘉,不可損之絲毫。”

楚名棠點頭道:“有理??稍溉ケ苯诉^萬,就算本相許可,朝議時恐怕也無法通過。”

蘇巧彤道:“自然不必去如此多,就由楚公子從中選拔出三千將士,只相當于禁衛(wèi)軍一營,官宦平民子弟各半,隨公子一同北上。此事無需借用朝廷名義,只以個人意愿,而朝廷則應對此大力宣揚。”

楚名棠搖頭道:“此舉本是大違軍紀,不追究其罪已是寬容之極,如何還能大肆張揚?!?/p>

蘇巧彤一笑,說道:“小女子有一事向楚伯父稟報?!?/p>

“蘇姑娘請說?!?/p>

“前段時日小女子隨公子從南線歸來,發(fā)現(xiàn)突厥入侵之事已經(jīng)傳遍大趙境內,各地官員卻對仍對此遮遮掩掩,以致民間流傳盡是些猜測之辭,其荒唐之處讓人忍俊不禁。另因北疆戰(zhàn)事,地方官員不通報原因卻征比往年多了近三成的糧,百姓怨言已起?!?/p>

楚名棠皺眉道:“當真如此?征糧乃不得已之事,但民間謠言四起……看來本相過于注重朝堂,忽略民間之事了?!?/p>

“楚伯父乃一代賢臣,關注百姓疾苦,但一人之力終有窮盡時,難免會有疏忽之處。下面的那些官員可能認為此事不足為慮,卻不想百年前胡蠻入侵中原屠戮百姓之事在民間仍記憶猶新,聞北疆又有戰(zhàn)事難免有些恐慌。若不加以疏導,萬一北疆戰(zhàn)事有何閃失,民心不定,百姓動蕩起來后果不堪設想?!?/p>

楚名棠深以為然,兩眼看著蘇巧彤示意她繼續(xù)說下去。

“小女子認為突厥入侵之事與其讓百姓胡亂猜測抱怨,不如由朝廷出面,張榜告知民眾真相,激起其同仇敵愾之心,更要讓他們明白,將士們沙場殺敵,并非是為君王效命博取功名,而是保家衛(wèi)國,為了大趙千千萬萬百姓,為了他們的父老鄉(xiāng)親安危而戰(zhàn)。”

楚名棠一擊掌:“說得好?!?/p>

蘇巧彤瞟了楚錚一眼,道:“楚公子此次無心之失,引來上萬禁衛(wèi)軍自愿奔赴北疆,其中不乏官宦子弟,猶為難得。據(jù)小女子所知,趙國世家與平民之間雖不能說水火不相容,但世家子弟欺壓尋常百姓之事處處可聞,百姓心中不滿日益加深。小女子方才提議三千禁衛(wèi)軍將士中官宦平民子弟各半,正可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公子出征后,朝廷想法將此事昭示天下,著重于官宦子弟棄京城富足安逸不顧,置生死于度外,去北疆冰天雪地中與平民子弟并肩作戰(zhàn)抵御突厥……嗯,還是稱之為胡蠻吧,百姓心中應對其更為熟悉和痛恨。如此雙管齊下,既可讓趙國百姓關心北疆戰(zhàn)事,亦可緩解他們心中不滿,日后朝廷無論征糧還是招兵,定能事半功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