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仲怕露出破綻,趕忙辯解道:"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過去臣之所言,皆因聽信傳言所致。今既已探明真情,怎敢不據(jù)實稟報大王?姬昌之可赦不可赦,吾不敢妄談,但臣敢斷言,若將姬昌放回,他必定感恩戴德,以不死之年報效大王。"
尤渾見費仲保釋姬昌,心想他必定也與周國暗中有交,否則為何不遺余力?周國將來還會有更重的賞禮,人情豈能讓他單做?賞禮豈能讓他獨吞?我應該平分秋色才是!于是,也向紂王說道:"姬昌素以忠信聞名,周國又有眾多兵馬。若將姬昌放回,他必定為大王效力;若復其西伯之封,還能使西陲安定,大王您也可解除一方之憂患。"
其實,紂王自從聽過西伯姬昌演奏古琴之后,就解除了對他的懷疑。收下散宜生送來的禮物,更有了釋放姬昌之意。如今見兩位心腹大臣異口同聲,所言皆合己意,就派出特使將西伯姬昌從羑里獄中召回朝歌。
紂王見姬昌跪在殿下,一本正經(jīng)道:"當初你為九侯、鄂侯二賊落淚,本當斬首以正法典,但念你素有賢名,恐為一時惻隱,故只將你囚于羑里。幾年來,你不僅痛心反省,而且感激不殺之恩,立有報效之志,寡人甚覺寬心?,F(xiàn)將你釋放回國,仍為西伯,并賜白旄一面、黃鉞一柄,可隨時討伐叛逆,鎮(zhèn)守西陲。"
西伯姬昌一聽,喜出望外,忙接過白旄、黃鉞,叩首謝道:"犯臣罪不容誅,承蒙恩赦;今先將洛西之地獻于大王,以表臣之寸心。微臣返回西岐之后,再盡殘年之力,報效大王。"
姬昌在商都多年,雖被囚羑里,仍結(jié)交下不少至朋好友,如今驟然被赦,反而覺得難舍難離。他回到原來住過的館舍里,準備在館舍之內(nèi)設酒擺宴,三日之后再起程回國。
這天夜里,西伯姬昌正與幾個好友縱飲暢談,一位武士突然闖進,一腳踢翻宴席,將姬昌扯到僻靜處,厲聲道:"君侯一向聰明過人,今日怎么這般糊涂!當今的商國你還沒有看透?君無三日之言,朝無三日之綱!紂王一時高興,將君侯赦免,還不速速離去,更待何時?"姬昌定睛一看,原來是好友大將江東虎。姬昌翻然醒悟,就匆匆收拾行裝,和散宜生等星夜兼程逃離朝歌城。
果然不出江東虎所料。比干聽說紂王釋放了姬昌,還賜給白旄、黃鉞,當天夜里,他就闖進宮去,向紂王諫道:"海底易見,人心難知!對西伯姬昌雖不可妄加殺戮,也不宜輕易放走。如果他回到西岐,伺機再起,猶如蛟龍歸海,虎入深山,將是后患無窮!"
紂王聽了,便有些后悔,忙問:"事已至此,如何是好?"
比干道:"趁姬昌尚未離京,速將其召來,委以重任,使他長期留居朝歌。如此安排,既應赦罪之言,又免日后之患,豈不兩全其美?"
紂王依計而行。不料一個時辰過后,侍衛(wèi)跑來稟報道:"據(jù)鄰舍所言,傍晚時分,西伯姬昌曾邀人飲酒歡宴。入夜之后,未再見過,想必是離開了朝歌。"
紂王聽了,更加悔恨,說道:"他不會插翅飛上天的。明天就把他抓回來。"次日,紂王欽命御前將軍率軍追趕西伯姬昌一行。
西伯姬昌正在慌忙逃跑,忽聽身后車聲隆隆,人喊馬叫,料定是紂王派兵來追趕他們,心下不免驚惶。跑了一陣,回頭再看,那追趕的車子并未接近。散宜生說:"主公,大概是追趕之人在有意縱放我們吧?"姬昌覺得在理,不由放慢了腳步,一可以借機緩口氣,二可以試探追兵的真情。
姬昌慢走一程,回頭再看,追兵的速度也慢下來了,他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西伯姬昌哪里知道,這次帶兵的將軍便是江東虎,是專程"護送"他返國的。若是換成紂王的親信飛廉率兵,只怕不消半日,他們都會被裝進囚車押返朝歌!就這樣,他們經(jīng)過幾日的奔波,才來到周國地界?;仡^再看,追兵早已班師而歸了。
姬昌放眼故國山水,生出無限感慨。當一行人馬來到周都城郊時,西伯不禁大吃一驚:只見大道兩旁數(shù)以萬計的臣僚百姓都來迎接周王。姬昌看在眼里,熱在心頭,不由得淚下如雨。他對散宜生道:"昔日為盡臣節(jié),奔赴商都,誰知中他奸計,如魚進網(wǎng)。我原以為要老死羑里,不料今日又能與臣民團聚,也算是不幸中之萬幸!只可惜年華流逝,今雖青山依舊,卻是人面已非,我已是風燭殘年!"
散宜生趕忙安慰道:"昔日成湯曾囚于鈞臺,后來一日還國而有天下。今日主公返周,更應再修德政,育養(yǎng)萬民,待時而舉。今時之羑里,豈不恰如昔日之鈞臺!"
姬昌覺得此言有理,說:"上大夫言之有理。"兩人正說話間,姬發(fā)帶著一班隨從,走上前來,跪地道:"父王羈留異國,身處險境,為人子而不能代父分憂,乃發(fā)之過也!望父王寬恕。"
姬昌一見姬發(fā),急忙下車攙扶。他不由得想起長子伯邑考,想起在羑里含恨強食子肉的慘景,頓時難受得暈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