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西伯父子
西伯姬昌囚于羑里的消息傳到西岐,周國一片慌亂。西伯的長子伯邑考是個孝子,他唯恐紂王祖父文丁殺死自己祖父季歷的悲劇重演,急得坐臥不安,急于前去朝歌營救父親。
早朝議事,伯邑考當眾說出要去朝歌救父之事。太顛勸阻道:"大王走后,周國大事全靠你來料理。身為太子,哪能輕易離開西岐?"
伯邑考說:"父王一日不能得救,作為太子就一日不得安心。我方寸已亂,哪里還能料理國家大事?吾意已決,不必再議。我走之后,內事托于二弟姬發(fā),外事托于上大夫散宜生,軍務托于大將軍南宮適。"
眾臣子見阻止無用,只好為他備好行裝和貢品,選了隨從,也沒顧上卜選個吉日良辰,伯邑考就慌慌張張上路東行了。
伯邑考一路日夜兼程,不日便來到殷都朝歌。他顧不得入館安歇,徑直前往王宮,向紂王獻上貢品,畢恭畢敬道:"逆臣姬昌觸犯大王,罪不容誅。托大王寬恕,赦宥免死,暫居羑里,實在感激大王有天高之德、海闊之恩!今伯邑考冒死上陳,請大王再施恩德,容小子為父代罪,留為人質,使罪父回到岐山,率眾耕耘,也好報效大王。"
紂王高居王位,見伯邑考恰似罹罪之羊,心中樂不可支。當即答應,讓伯邑考留居宮中,為自己駕車。數(shù)月之后,崇侯虎進宮面見紂王。得知伯邑考為紂王駕車,忙進讒言道:"大王至尊貴體,豈能容罪人之子駕車?萬一此子心懷叵測,令馬驚車覆,我王豈無性命之憂?"
紂王一聽,如夢初醒道:"我要將伯邑考殺死,借此考驗西伯昌。聽說他被囚之后毫無怨言,還口口聲聲對我表示效忠。這次,我看他對我是真忠還是偽忠!"
崇侯虎見奸計得逞,道:"大王英明!"轉身退了出去。
紂王立即派人把伯邑考召到金殿之上。伯邑考大禮參拜完畢,紂王突然大怒道:"好匹夫!巧言欺君,罪在不赦。來人,將伯邑考砍死。"左右武士不容分說,舉刀將他砍死,然后剁成肉塊。
紂王喚過崇侯虎吩咐道:"將碎尸做成肉湯,給西伯送去。你向他講明實情,看他表情如何。若姬昌飲下此湯,則可赦宥;若拒而不飲,你可速殺姬昌,免留后患!"
崇侯虎來到羑里,遞上肉湯,講明實情。西伯姬昌聞言大驚,暗想:我兒莽撞行事,遭此殺身慘禍,可憐!紂王如此殘暴,施下毒手,可恨!今日我食子肉,實在于心不忍;如若不食子肉,也定然難逃殺身之禍。身處絕境,只好權當是喝暴君紂王的肉湯。"
姬昌主意已定,強壓心頭悲憤,跪地迎道:"罪臣當死,孽子又觸犯龍顏,更是罪上加罪。今大王嚴明正法,代罪臣除掉孽子,不勝感激。今食子肉,定將大王恩德牢記在心,日后必有重報!"說罷,便雙手接過肉湯,一飲而盡。
紂王聽過崇侯虎的稟報,覺得大出意料之外。他認定姬昌是真有悔改之意,而且對自己確是一片忠心。次日,便帶上隨從,親自來到羑里。他見到西伯姬昌,和顏悅色道:"寡人聽說你善能鼓琴,音色動聽,今日特來聽你演奏一曲。"
西伯姬昌把滿腔怒火咽到肚中,裝出來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當即演奏了一曲。
紂王聽罷,覺得果然婉轉悠揚,妙不可言,不禁贊嘆道:"西伯能奏出如此美妙之曲調,其中必有奧妙之處。請為寡人詳談琴理。"
西伯姬昌平心靜氣,緩緩答道:"擊鼓彈琴,本為傳情之事。若心中喜悅,彈出的琴就輕松歡快;若感情激動,彈出的琴就慷慨激昂;若遇哀痛、悲泣、憤怒、驚嚇,或心事重重、酒醉性狂,必然鼓點雜亂,琴調不正,讓人聽了心煩意亂。方今世界清平,天下大治,當有輕松歡快之音。罪臣姬昌理當炮烙,幸遇浩蕩圣恩,得以再生,心境悠然,故能為大王彈奏出這等悠揚歡快的曲調。"
紂王聽罷,樂得眉開眼笑,當即命令侍衛(wèi)道:"要對西伯好好照顧,不得有誤。"
且說姜尚離開孟津之后,繼續(xù)西行,數(shù)月后終于到達周國,選得一處山清水秀之地隱居,垂釣為生。
這一日,他來在周原城外,走進一家村野酒店進餐,見座上已有三位顧客,正長吁短嘆呢!
姜尚深以為奇,問:"周國乃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列位為何長嘆?"
其中一人道:"長者是周民嗎?"
姜尚道:"非也!我乃東夷之人,遠道而至西岐。"
那三人便立起,舉杯道:"長者自遠方來,敬您一杯!"姜尚便飲了酒。
那無須者介紹道:"我叫散宜生,另兩位是太顛、閎夭,皆是周國臣子。我等正為西伯囚于羑里而發(fā)愁,故而到村店一飲。"
姜尚道:"愁卻無用!豈不聞舉杯消愁愁更愁?我曾留居朝歌,頗知殷商國情。紂王無道,屠戮臣民。周太子伯邑考只身前往,非但不能救出其父,自己未必逃出虎口!以老夫之見,不如投其所好。先用金錢珠寶買通費仲、尤渾,進而用美女、珍禽、良馬之類貢獻紂王。這等暴君、佞臣貪財如命,必然釋放西伯返國。不知諸君以為如何?"散宜生道:"極好!長者一席話,使我等頓開茅塞,如撥云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