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長曾苦惱地對我說:“都說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就容易‘較勁’,但我發(fā)現(xiàn)我家孩子對別人都是好好的,但一回到家里就專門跟我們對著干,就好像他的“較勁”對象主要就是我一樣?!?/p>
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一切能夠管教他們的人,如老師、家長、學校領導等,都會成為他們的反抗對象,但由于家長管教的范圍比較大,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家長就成為了孩子的主要反抗對象。
正是由于這種“教育”與“反抗”矛盾的存在,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才進入了“危險期”。其實,確切來說,親子關系“危險期”的產(chǎn)生,家長和孩子都有相應的責任。
從孩子方面來講,青春期被稱為“第二反抗期”,也就是說,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隨著他們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大人了,他們不希望家長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來看待,他們認為只有先擺脫父母,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獨立。因此,他們會把父母的關心看成多余的事情,會專門與父母“對著干”,以證明自己的成熟。因此,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會在孩子的這種“絕對反抗”中會愈演愈烈。
從家長方面來講,很多家長不了解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他們?nèi)匀挥媒逃『⒆拥姆椒ㄈソ逃⒆?,不論是孩子的學習、生活、交友,他們都要強加干涉,甚至不管孩子的感受,而強迫孩子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我就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家庭:
孩子離家出走了,當孩子找到后,家長問他出走的原因,他拒絕與家長溝通,并告訴家長:“我與你無法溝通!”
無奈,家長只好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在醫(yī)生的引導下,孩子說出了心理話。原來,這個孩子不滿意家長對她的學習、生活等方面橫加干涉,為了表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他竟用“離家出走”作為對家長教育方式的反抗。
這個家庭屬于“家長制”氣氛濃厚的傳統(tǒng)家庭,在這種家庭里很容易產(chǎn)生緊張的氣氛。例如,有些家長為了維護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刻意與孩子保持距離,從而使孩子時刻都感覺到家庭氣氛很緊張。親子之間存在距離,溝通就很難進行,在沒有溝通的家庭里,這種緊張的氣氛往往就會衍化成親子之間的危機。
另外,對于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家長往往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放到孩子身上。因此,在這種觀念的推動下,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孩子所取得的成績,卻對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知之甚少,也很少與孩子談起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在雙方都不了解的情況下,親子之間的溝通是很困難的。也正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不理解和溝通困難,才大大加重了親子關系的危險性。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jié)出這樣一條教育技巧:溝通,是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良藥。應對青春期的“親子關系危機”也是如此,只要家長掌握了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親子關系才能一點點升溫。
溝通是親子關系升溫的基礎,離開了溝通,所有的教育都將無從談起。那么,家長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才能使親子關系順利渡過“危險期”呢?
方法一:為親子溝通增加神圣感
我曾經(jīng)把一位朋友的故事多次講給學生家長們聽。
我的朋友是一位媽媽,她的兒子今年14歲。一天,朋友看到兒子與丈夫聊得熱火朝天,便走過去湊熱鬧,誰知她剛走過去,兒子和丈夫都停止了說笑,她好奇地問:“你們在聊些什么呀,我也參加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