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一日,幼鄰與我乘飛機同赴紐約,許先生一家到機場送行。我們母子兩人對許先生全家的熱情幫助照顧,五年如一日,深表感激。臨別雖依依,但是此番告別,我心情輕松而甜蜜。
到紐約機場接我的除了珍妮,還有關(guān)先生和李北業(yè)先生,各人與我擁抱親吻,我激動得落下淚來,生怕這是一場夢。我再次覺得朋友的寶貴。我們母子的團聚,朋友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幫了不少忙??!
幼鄰的郊外花園式別墅十分幽雅恬靜,已等我五年之久,今天我終于來了。
入屋坐定,珍妮把酒招待關(guān)先生和李北業(yè)先生,大家舉杯為我們母子團圓熱烈祝賀。
四個孫女一齊過來與我擁抱親吻,瑪茜還記得說:“奶奶好!”其余三個都笑嘻嘻地用英語同珍妮說話。幼鄰告訴我,孩子們都說爹很像祖母。
這個住宅很寬爽舒適,二層樓建筑,大石墻基,高尖瓦頂,既美觀又牢固,我也看不出它是什么式樣。樓上三間臥室,兩間浴室衛(wèi)生間。幼鄰和珍妮住一間,另兩間四個孫女分住。樓下一客廳、一飯廳、一臥室、一衛(wèi)生間浴室,我住樓下臥室。廚房、車房均在住宅旁,還有兒童游戲室,里面玩具多種多樣。
特別講究的衛(wèi)生間和廚房,設(shè)備齊全,各種餐具排列得整齊美觀,似乎碗碟杯匙都是裝飾品。屋外是大片草地花木,還有許多供小孩玩耍的,諸如沙池、秋千、木馬等。簡直不似私人住宅,倒有點像公園的樣子。
幼鄰說這屋是他陪父親來紐約那年,他的公司很賺錢,隨手買下來的,以便我來到紐約與兒媳住得舒服。那時只花了四萬多美元,因為地處郊外,所以便宜。
我們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大家又都是緊張忙碌的。清早七點起床,珍妮忙做早餐,早餐后,幼鄰和珍妮便各自開車上公司,順便分頭送女兒去學(xué)校。中午大家都不回家吃飯,直到下午四點半,才先后回來。
早餐很簡單,多半是牛奶、雞蛋、面包之類。午飯我單獨吃,初到不習(xí)慣,日子久了也覺得這樣很方便。晚飯由我來煮。
這屋子地處紐約郊外,附近少有幾家人。聽說外國綁票、打劫成了風(fēng),初到時我不敢單獨出外。久了,除在花園中散步,也到公路上漫步。
晚飯則熱鬧了。一家三代人圍滿一桌子,吃我煮的中國飯菜。個個都說奶奶好,奶奶煮的菜好吃。只是,一家人以我為首,都不怎么會拿筷子,我是從小拿不好筷子的,幼鄰跟我差不多;珍妮雖說會拿,但畢竟少吃中國飯菜。還有四個孫女,初時都要用手幫著才夾得起菜。老小七人,各人拿筷子都有特點,大家都以此取笑作樂。
幼鄰和珍妮,一有假便帶領(lǐng)女兒們?nèi)ザ燃?。我覺得老遠(yuǎn)的帶著餐具、食物,跑到湖畔或郊外樹林中去野餐沒味,倒不如在自家花園賞花弄草有意思。我把花園當(dāng)作我的游樂場,拾掇花草是我最大的興趣。我一有空便到花園剪草養(yǎng)花,澆水捉蟲。孫女們放學(xué)回來,便幫我把枯枝落葉掃做一堆,點火燒得草香撲鼻。然后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追逐嬉戲。
有時小的被欺負(fù)了,坐在一旁悶聲不響。每當(dāng)此時,我便慢聲細(xì)氣地唱出一首兒歌逗她高興。這首兒歌是幼鄰小時最喜歡聽的:“小麻雀,小麻雀,你有什么不快樂,請你說一說!”
孫女們聽我唱得有趣,便一齊圍著要我唱了一遍又一遍。有時唱到太陽下山,飛鳥投林,才記得回屋吃飯。
這首歌,想來真有意思,小孩子們都喜歡聽,我記得也牢。直到我一九七三年回桂林定居,眼看我侄孫長大成家,眼看他的兒子出世,長大入幼兒園,我已經(jīng)九十多歲的人,還一字不漏地,照舊慢聲細(xì)聲地唱給這小侄曾孫聽。
這首歌,當(dāng)我在紐約眼看一家人勞燕分飛,我也鄉(xiāng)愁日甚,百般無聊,便又唱起來略遣憂愁。
這首歌,陪我享受過多少快樂與幸福,也陪我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困苦與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