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塑像通常都是露著大肚皮哈哈大笑的樣子。通過對佛陀造像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造像表現(xiàn)的全都是需要人體肌肉運動起來的笑。在十二三世紀(jì)的日本,佛法大師們收集到一百個禪宗心印,用來讓信徒們擺脫有意識的理性思考,打開大徹大悟的機緣。眾所周知,佛法大師們有意把以心傳心(即心印)做成自相矛盾的言語,比如:
如果你遇到佛陀,殺掉他。
兩只手拍得響。一只手哪能發(fā)出什么聲響呢?
還有許多其他的以心傳心術(shù)也采用了幽默風(fēng)格。它們之所以得以留傳,乃是因為它們能夠讓門徒們不得不笑,比如:
什么是佛陀?三磅亞麻。
什么是佛陀?晾干的家畜糞便。
笑聲可能只是通向涅槃的第一步。每當(dāng)人們發(fā)笑時,他們就享受了一次休假,超脫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紛爭與矛盾沖突。他們向外呼氣,吹氣。他們的肌體進入了一種平靜狀態(tài),無法戰(zhàn)斗也無法逃跑。人們開始換用一種全新的生活觀念,于是他們就擁有了全新的視野和超脫世俗的感覺。笑聲只需要幾毫秒的時間,通過激活神經(jīng)元細胞的鏡像網(wǎng)絡(luò),就可以傳達到別人那里。在人們一起歡笑的過程中,他們通過相互的肢體接觸、目光接觸,使人們呼吸的節(jié)奏與肌肉的運動趨于同步。這樣一來,他們就享受到了親密無間的游戲樂趣。矛盾沖突得到了舒緩甚至往往能夠最終完全化解。通過協(xié)商,人們就高下尊卑的等級秩序達成了一致意見。隨后,親和力與親近感就呼之欲出了。過去一度屬于仁率分母的那些東西,比如矛盾沖突、緊張關(guān)系、挫折失敗,都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于是,人們能以平和的方式互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