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政府發(fā)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必然上升 通貨膨脹

每天學點經濟學Ⅱ 作者:趙文鍇


只有當政府發(fā)行過多貨幣時,物價上漲才成為普遍的,這就是經濟學中關于貨幣供給與物價、通貨膨脹關系的重要原理。這一原理指出,貨幣供給變動會影響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所以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一定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

目前各國都是用紙幣來執(zhí)行貴金屬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功能。紙幣是一國法定的貨幣流通符號,是由一國的中央銀行發(fā)行。如果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超過了發(fā)行的紙幣所標明的價值量,紙幣的價值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

1948年冬天,上海街頭的流浪漢們居然是用錢做墻來抵擋寒風的,家家都堆滿了錢,要買一張紙,得用一車的錢。這正是國民黨政權崩潰前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

上面的例子絕非危言聳聽,這是在解放之前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發(fā)生的真實故事 惡性通貨膨脹,而其起因就是國民黨政府發(fā)行了過多貨幣,導致物價飛速上漲。著名經濟學家曼昆關于國家貨幣供給的問題有這樣一個假設,能夠讓讀者朋友們更清楚地弄明白通貨膨脹的起因。

“假設貨幣供應量增加之前,社會已經實現充分就業(yè),意味著所有人都有工作了,此時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在現行的物價水平下,貨幣的供給量超過了需求量,因而人們會想方設法花掉這些多余的貨幣,但是,因為所有人都有工作了,這也就意味著沒有閑置的生產能力了,經濟中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無法再增加,此時多余的貨幣試圖追逐更多的物品和勞務需求,必然就引起物品和勞務的價格上升,導致物價水平整體上升,如果繼續(xù)增加貨幣供應量,唯一的后果就是物價水平繼續(xù)上升,通貨膨脹也就產生了。”

經濟學大師、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 “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個貨幣現象”。如果你對“通貨膨脹”這個名詞有些陌生,沒關系,實際上這個名詞非常好解釋。通貨膨脹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當你發(fā)覺錢包里的錢開始不經花了的時候,也許通貨膨脹就悄悄發(fā)生了。物價開始上漲,錢包里的錢所能夠買到的東西變少了,如果物價持續(xù)的上漲,通貨膨脹就來臨了,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錢包里的錢可能變得一文不值了,購買力所剩無幾。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持續(xù)上升就稱為通貨膨脹,我們都知道,通貨膨脹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尤其是持續(xù)的高通貨膨脹。

其實如果通貨膨脹不那么嚴重,或者在預期內,就未必是什么壞事,甚至是好事。但是,當通貨膨脹的程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料時,就會如猛獸出籠,破壞社會的信用基礎,造成財富的轉移,讓人們對未來失去耐心。所以,對于通貨膨脹,政策不能聽之任之,而要出手治理。

幸好,治理通貨膨脹政府的手段很多,從歷史經驗看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也能管用,沒有過不去的通貨膨脹難關。

1. 減少貨幣供給

米爾頓?弗里德曼就說,通貨膨脹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必然是而且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也就是說,是中央銀行沒有把住貨幣投放這道閘門,讓過多的貨幣進入到了市場。弗里德曼的話直指通貨膨脹的癥結所在,要制止通貨膨脹就要迅速采取果斷措施,先堵住貨幣發(fā)行這道關口再說。

2. 壓縮總需求

可以用財政政策,比如提高稅收,減少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從而降低消費需求;同時減少企業(yè)的稅后利潤,減少企業(yè)的投資需求;還可以減少財政的購買支出;或者提高匯率,壓縮國外需求。也可以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如提高利率,把部分需求轉化為存款,同時壓縮企業(yè)的投資;還可以提高準備金率,提高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等等。這些手段都可以減少商業(yè)銀行的貸款規(guī)模。

經濟學點睛:

溫和的通貨膨脹是刺激經濟發(fā)展的潤滑劑,而快速和惡性的通貨膨脹,則是經濟的殺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