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邵氏VS嘉禾:輸贏成敗 又爭由人算(5)

香港電影演義 作者:魏君子


有了許冠文、洪金寶、成龍這班票房巨星支撐,本來就精于業(yè)務(wù)開展的嘉禾公司不僅在本土已可與邵氏一爭短長,并且在進(jìn)軍國際的較量中,亦有迎頭趕超的趨勢。

其實遠(yuǎn)在50年代末期,邵氏便與日本開始合作拍片,制作的影片在亞洲大部分地區(qū)皆有市場。待到1973年,羅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更打入美國電影市場,票房躋身當(dāng)年全球十大賣座影片第九位,深得西方觀眾喜愛。邵逸夫嘗此甜頭,才真正激起進(jìn)軍世界影壇的雄心。同年,邵氏公司與英國咸馬公司合拍恐怖片《七金尸》;1976年,邵逸夫投資6000萬港幣拍攝詹姆斯·克萊爾的暢銷小說《大班》的電影版(并非陳沖主演的那部);1978年,邵氏拿出1600萬美元參與投資肖恩·康納利主演的好萊塢巨片《地球浩劫》;1982年,邵逸夫還投資了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科幻片《銀翼殺手》。

如此算來,無論是拍攝面向國際市場大制作,抑或直接投資拍攝好萊塢大片,邵氏公司都下足血本,意圖打開國際市場??上屡c愿違,1976年的《大班》幾無反響;《地球浩劫》票房平平;《銀翼殺手》縱然如今備受推崇,當(dāng)年卻是票房、口碑皆差;總之,這幾部大制作的商業(yè)失利,最終令邵逸夫?qū)M(jìn)軍國際心灰意冷。相比之下,邵氏倒是受低成本的《天下第一拳》意外賣埠的啟發(fā),不斷向歐美市場輸出大量功夫片,獲得了相當(dāng)豐厚的利潤,亦因此在國外擁有了一大批如昆汀·塔倫蒂諾那樣的忠實影迷。

至于嘉禾影業(yè),則因李小龍順利打開國際市場,《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三部影片為公司創(chuàng)下了驚人的外埠收入。即便李小龍逝世后,嘉禾仍然可以借補拍《死亡游戲》、制作《李小龍的傳奇》紀(jì)錄片,繼續(xù)引發(fā)歐美影界的關(guān)注。不過,單憑一個已故的李小龍又怎能滿足的嘉禾覬覦國際市場的野心?1980年,羽翼已豐的嘉禾開始有計劃地將影片推向國際市場,而鄒文懷首先要做的是包裝新一代動作巨星成龍,為他量身訂做迎合西方觀眾口味的動作片《殺手壕》,可惜并未獲得成功。隨后的1981年,鄒文懷再度出擊,制作了賽車動作片《炮彈飛車》,影片云集了大批歐美明星,其中亦有成龍與許冠文這對嘉禾紅星,拍得熱鬧搞笑,極受觀眾歡迎,全球票房鼎盛,為嘉禾帶來過億元的高額利潤。翌年,嘉禾企圖再下一城,拍攝《炮彈飛車?yán)m(xù)集》搶市,可惜票房差強(qiáng)人意。同時讓鄒文懷沮喪的是,主演《殺手壕》和兩部《炮彈飛車》的成龍并未受到歐美影迷的認(rèn)同。

不過,鄒文懷并未如邵逸夫那樣放棄國際電影市場,反而積極尋找機(jī)會,直至1990年,嘉禾成功搶得《忍者龜》的電影版權(quán),拍成了這部由元奎執(zhí)導(dǎo),四名武師扮龜?shù)钠嫒幼髌?。最終,《忍者龜》成為當(dāng)年度美國最受歡迎的電影,并為嘉禾帶來超過10億港幣的收入。而在那時,成龍的動作片亦開始受到國際市場青睞……此是后話,暫且不提。

四、勢成三足徐克搶手 邵氏停產(chǎn)讓位德寶

自20世紀(jì)70年代后期始,香港影壇即形成邵氏與嘉禾雙雄對峙的局面。兩大電影公司分別擁有大型片場和發(fā)行院線,邵氏的清水灣影城,嘉禾的斧山道片場,每日都在拍片趕工,每到黃金檔期,兩大院線便會盡出猛片對撼,反觀其他獨立小制片公司則只能在夾縫中生存。這種局面持續(xù)到1981年被麥嘉、石天、黃百鳴合組的“新藝城”影業(yè)公司打破,他們在之前一年取得財雄勢大的“金公主”集團(tuán)支持,創(chuàng)業(yè)的幾部作品《瘋狂大老千》、《咸魚番生》、《滑稽時代》、《歡樂神仙窩》已有不俗表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