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有線投資的電影公司--“驕陽”正式成立,幾年下來,已投拍了《犀照》、《情意拳拳》、《墨攻》、《雙子神偷》、《跟蹤》、《蝴蝶飛》、《三國之見龍卸甲》、《車票》、《奪標》等作。盡管這些電影成本有大有小,口碑有好有壞,票房有高有低,但徐小明借助電視平臺打造這種華語地區(qū)少見的電影公司模式,還是值得嘉許的。
六、包拍制片舉步維艱 UFO新人新招
縱然香港電影從業(yè)人員數(shù)量銳減,又普遍呈高齡化,有青黃不接之憂,但仍然人才濟濟,由知名影人開辦的電影制片公司依然高舉招牌,繼續(xù)包拍制片。只是,在港片市道不景氣的今天,若非大公司投大片,就是小公司拍小片,兩極分化的結(jié)果是,令很多經(jīng)營包拍制片業(yè)務的電影公司舉步維艱。即便徐克之電影工作室(近作《深海尋人》、《女人不壞》,后者由內(nèi)地公司吉安永嘉投資),劉偉強之基本映畫(近作《人在江湖》、《危險人物》由星空傳媒投資),爾冬升之無休映畫(近作《新宿事件》由成龍英皇投資,《竊聽風云》由內(nèi)地博納國際投資),王晶之影王朝、陳嘉上之仝人、彭浩翔之不是兄弟……這些名家為電影項目找投資固然各施各法,卻也不復當年那么輕而易舉。
相比之下,倒是曾志偉和陳可辛這對“UFO”出來的“兄弟”,在找投資包拍制片方面頗有建樹。
陳可辛曾于2000年創(chuàng)立ApllausePicture(曾志偉也有參與),籌集多國資金,致力走亞洲電影路線,邀請韓國、泰國、日本導演拍戲?!兑姽怼?、《晚娘》、《三更》、《春逝》等作盡管成績突出,但陳可辛仍覺費力不討好。2007年,陳可辛與好萊塢制片人安德魯·摩根合組“摩根·陳”,融資拍攝《投名狀》獲得巨大反響。目前陳可辛與黃建新、于冬成立“人人電影”,做回監(jiān)制本行,創(chuàng)業(yè)作為《十月圍城》,尋求新導演新項目,進軍內(nèi)地市場。
當年曾志偉成立“UFO”就成全了張之亮、陳可辛、李志毅、陳德森一批新銳導演。近年曾志偉繼續(xù)扶植新人,成績有目共睹。投拍《大丈夫》及《江湖》,先后令彭浩翔和黃精甫獲得香港金像獎的新晉導演獎。新成立的黑白映畫則投資新導演郭子健的《野·良犬》和黃修平的《魔術(shù)男》,并包拍了王晶的《七擒七縱七色狼》。此外,曾志偉還利用各種關(guān)系幫新浪潮老將譚家明找來投資,拍了拿獎拿到手軟的《父子》。近年,曾志偉的“UFO”又出品了程小東執(zhí)導的《江山美人》;同時投資、監(jiān)制了臺灣新導演林書宇的《九降風》,還有親自導演的《七十二家租客》--無論這些電影項目以什么公司或形式呈現(xiàn),但幕后都少不了曾志偉的勤力身影,說他是華語電影界最活躍分子絕不為過,否則第3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增設“焦點影人”環(huán)節(jié),豈能首位即鎖定曾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