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節(jié):茶

茶當酒集 作者:馬未都


中國封建社會有著2000年(公元前221—1911)的輝煌歷史,比歐 洲封建社會長了1000年。除去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一基本條件,手工 業(yè)發(fā)達是其重要原因。手工業(yè)不單滿足了百姓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 還要滿足他們無盡的精神需求。歷代工藝,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皆 以精絕為樂事。古人發(fā)現,這種情趣的培養(yǎng)在于長久的積累。一塊圓潤的玉石,穿 孔以系,佩帶于身,精神力量隨之而來。文人與工匠深感責任重大,構 思愈發(fā)開闊,工藝愈發(fā)慎重。久而久之,操刀不輟的工匠們,使工藝成 為生活中的藝 術。金屬工藝,首推青銅器。前輩收藏大家,言必稱三代青銅。商周春 秋戰(zhàn)國,有多少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樂道。而唐宋元明清,金屬工藝 也花樣翻新。金銀銅鐵,不論貴賤,經工匠捶揲鏨鏤,亦為生活添彩。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成語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足見古人 賦予玉的高尚品格。中國玉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文人殫精竭慮,工匠 窮極工巧,使玉演變?yōu)橐环N精神力量的象征。故古人諄諄告誡:君子無 故玉不去身。中華民族歷史上改變過起居習俗,由席地低坐轉為垂足高坐。視野 隨之變化,高型家具應運而生。中國古典家具的設計原則是尊嚴第一, 舒適第二。兩者發(fā)生沖突,舒適讓位于尊嚴。這個精神核心是古典家具至今受到社會尊重的根本。

修飾是美學的手段。以耐腐物質保護和修飾易腐材料是國人的一大發(fā)明。從7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的木胎漆碗到清乾隆時期的銅胎琺瑯器, 漫長的歷史在喋喋不休地向后人訴說文明的進步。油畫原本是西方人的專美,國人的認知剛剛起步。莘莘學子們漂洋 過海,覽盡西方輝煌的藝術,步履維艱卻堅實有力。以西畫之手法表現 國人的美學取向,濃墨重彩中已初見端倪。中國古代文人同工匠一道,思想加手藝,釋放出耀眼的光芒。這智 慧之光成就了后人生活的優(yōu)雅。而今天,當我們面對先人眾多精美絕倫 的遺珍時,除去敬畏,還心存一份感激。

收藏之樂

準確表達這種高尚的樂趣是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個有幸與收藏結緣 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獲得這種樂趣。在和平富庶的年代,這種樂趣會伴隨 藏者一生。即便世道變故,回憶還可以幫你把早年的樂趣變成晚年的樂 趣,這就是收藏的魅 力。

宋徽宗(1082—1135)顯然獲得了這一樂趣。他以一國之君的權力 使收藏第一次成為國家行為。成立畫院,研究古物,編纂圖書,網羅天 下珍奇,以示范性的效應影響了后世1000年。1000年來,凡歌舞升平,物阜民豐的時代,收藏熱就會一發(fā)不可收 拾,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凡夫俗子,皆以此為樂;以獲 得財產炫耀,以獲得談資社交,進而獲得社會地位的提高。古董變成社 會的花瓶,裝點生活,教會人們珍惜生活。

每個朝代的收藏審美不同,樂趣就各有千秋。宋朝人的高雅來自于 政治上的開明。統(tǒng)治者標榜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文人,尊重知識。 在北方蠻夷的重壓下,宋朝人重文輕武,以柔克剛,依然使大宋王朝也 走過了300年。明朝是個充滿了變數的朝代。從朱元璋(1328—1398)起,十七朝 十六帝,每一個皇帝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多數明朝皇帝都對政權輕視, 更多關心聲色犬馬,美器長物。明朝可以炫耀的古物太多了,永宣青 花,成化斗彩,嘉萬五彩,還有那今天以最苛刻的眼光也挑剔不出毛病的明式家具。明朝人在宋朝人的收藏理念的基礎上,發(fā)揚光大,推陳出 新。讀一讀明朝人文震亨的《長物志》就感到了今人的淺俗,生發(fā)出對 古人的敬意。清朝我們太熟悉了。康雍乾三帝將中國封建王朝推上了巔峰???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收復后,中國疆土成為歷史最大時期。至乾隆 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在杭州頒發(fā)《南巡記》。整 整一個世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海內富庶,家給人足。今天可供我 們收藏的大部分藏品來自這個時 期。面對祖先遺留下的豐富文化遺存,在通曉與混沌之間,我們在恣 意享受。享受文化的無窮魅力,享受收藏的無盡樂趣。如果需要表達或 傳達這巨大幸福時,千萬別忘記在心中為祖宗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明點燃一 炷 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