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tǒng)美德教育必不可少(1)

培養(yǎng)女兒上北大:一個普通家庭的教子經驗 作者:史生榮


在傳統(tǒng)教育中,孝是第一位的。子孝,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子不孝,就是家門的最大不幸。今天,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順,但這方面的培養(yǎng),卻有所削弱,也沒引起我們父母的足夠重視。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自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也成為全家圍繞的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養(yǎng)成孩子唯我獨尊的習慣,甚至養(yǎng)成只知道讓別人敬他養(yǎng)他,卻不知道他要孝敬別人,因此,對獨生子女孝道方面的教育,就顯得尤為緊要。

在過去的家庭,長輩要坐在上首,第一碗飯,也要舀給長輩;現在,在不少的家庭這種情況卻倒了過來,第一碗飯總是舀給孩子。其實這不是先吃后吃的問題,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問題,長期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覺得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而別人都是不重要甚至是次要的,而且別人都應該為我服務。這樣孩子當然想不到為別人服務、為別人著想,更別說孝敬別人了。

在我家,平日我們也是讓孩子先吃,第一碗飯也是給女兒的,因為三口之家,做飯時,我和妻子都是廚師,第一碗飯自然得給女兒。而且我的女兒小的時候一直不好好吃飯,不僅第一碗飯給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吃飯時還得督促伺候她吃。在這一點上,我們做得不好。但如果是我們家里的人來或者是來了客人,情況就不同,第一碗飯絕對是要給家里的來人或者是客人的。比如我的母親來我這里,飯熟前就要讓孩子喊奶奶吃飯,然后讓奶奶先坐好,然后讓孩子把筷子和碗給奶奶準備好。這一點我們做得是好的,因為我的妻子從小生活在大家庭里,最多時祖孫四代二十多口人,如果不是長幼有序,這樣的家庭就無法維持,因此我的妻子就很注意這一點,也覺得這不是一個吃飯的問題,而是一個長幼有序孝敬老人的問題。因此,如果家中有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客人,在舀飯吃飯時,孩子的父母最好還是先給孩子的爺爺奶奶舀飯,也讓爺爺奶奶先吃,而且要讓孩子喊爺爺奶奶來吃飯,并給爺爺奶奶拿碗筷。這些事看起來是小事,卻體現著孝敬教育的大道理,而且孝敬教育,就是從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孩子是否孝敬,也要從這些小事中體現。

不要小看一碗飯,它體現的是一種教育理念。但現在不少人已經很不注意這些,比如到飯店吃飯,坐滿滿一桌子人,菜還沒上齊,如果有小孩,不少父母總讓小孩先吃,而且挑揀孩子愛吃的吃。這樣我不是說大人們會有意見,大人們肯定不會有意見,而且還會主動勸孩子先吃,但這樣做確實對孩子不好,是教育孩子不把大人放在眼里的表現,這樣的結果孩子心里當然不會敬重大人,當然也不知道敬重長輩。如果父母會教育孩子,這時就應該讓孩子給大人們做點什么,比如給大人們擺放一下餐具,給大人敬酒祝福什么的,這樣既教育了孩子,孩子也學到了禮貌,孩子也惹人喜愛。

我們一直沒和父母住在一起,教育孩子孝敬,也只能是口頭教育多,具體教育少,具體教育也是讓孩子常給老家的親人打打電話,寄錢帶禮物時讓孩子參與,親人來了熱情招待等等,這些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這里我還要說說那年給我的母親過八十大壽。我母親八十壽辰那天,還不是放暑假的時間,于是我們建議往后推半個月慶賀,放假后我們帶著孩子去,讓孩子也體驗一下孝敬長輩。那天在生日的宴會上,我們兒女們鞠躬拜壽完畢,就讓孫子孫女們給奶奶磕頭??念^雖然是封建禮儀,但我們還是讓孩子們這樣做了,因為這樣做他們會記憶深刻,會知道奶奶是他們最敬重的人。過后我的女兒果然問我為什么要磕頭,我告訴她,因為你的奶奶很重要,也最值得你們去敬重,所以才用磕頭的方式來表達。然后我告訴她,孝道是咱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會一直延續(xù)下去,等你過八十大壽時,也會有人給你磕頭的。這樣深刻的教育,她當然懂得了如何孝敬老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