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聲音(2)

中國八零后調(diào)查 作者:段東濤


劉吟 文化公司策劃 24歲

我和他在一起一年多了,認識他的時候,他就知道我是個舞女,他說沒關系,因為是真的愛我所以不在乎我是做什么的。于是我拼命賺錢,想等我們有錢了,就可以結婚了。前一個月,他帶我回他老家了,他家里不同意我們交往,幫他找個女孩相親,現(xiàn)在他們結婚了,就在昨天。我哭了,很難過。我恨他對我的絕情,恨自己是個舞女。難道我們這種女人就不配得到一個疼愛自己的男人嗎?

朋友都說,我傻到了極點,我怎么能相信這種男人?如果他真的愛我,他是不會離開我而選擇和另一個女人結婚的。是不是我該記住,以后無論和誰交往,都不要告訴他說我是一個舞女。有時候真愛也需要善意的謊言,為了我的幸福,該隱藏的就隱藏,等我再次找到了真愛的時候,不妨讓過去成為不為人知的歷史,我要做的就是懷抱甜蜜迎接新生活。

胡菲菲 酒吧舞女 26歲

現(xiàn)在年輕人怎么這么容易說自己的感情如何如何,少年時代羞怯的失去,難道是真正的好事嗎?我的先生是我大學同學,我們是大學畢業(yè)后才開始談戀愛的,不久就結婚了。我的愛情觀是志趣相投。以我的經(jīng)驗來說,我覺得志趣相投是與相似的背景和相似的生活態(tài)度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愛情很容易發(fā)生,只要在適合的時間遇見了適合的人,就可以有愛情的產(chǎn)生。但愛情變成感情而不光是激情,就要有更為復雜的背景聯(lián)系。長久的愛情很不容易得到,短暫的激情則很容易得到。

感情如同煙花一樣,常常只能放一次、燃燒一次。如果早早地將自己的煙花燃放在沒有人看、沒有人懂得的夜空里,這是很可惜的。當準備開始時,不如先暫停,因為一旦想再倒帶,就不那么容易了。

陳丹燕 作家 50后

親情——被淡漠了的親情形式

80后,對親情想要表達卻又帶有一點點的羞澀,當我們開始離家遠行之后和在承受過社會之重之后,我們才更加深切地感受親情的無可替代。雖然在內(nèi)心深處視親情為所有感情之首,但在形式上卻淡化了與父母的交流。我們不是不知道愛,不是不知道關心,不是不知道感謝,我們是不懂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不喜歡很煽情的東西,我們只想實實在在地去愛,去感激,去關心,但是很多時候又容易被我們遺忘。忙,永遠是唯一的理由。

80后對待親情態(tài)度的“淡漠”和對親情表達形式上的淡化,其實跟我們所成長的環(huán)境不無關系。童年時的記憶不論是四合院胡同還是弄堂大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來都是觸手可及,好比那句坊間名言“遠親不如近鄰”。然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速,我們的記憶開始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彼此開始陌生。隨著周邊環(huán)境的日漸生疏,我們開始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事,自私的基因被無情放大,就更忽略了對身邊父母愛的形式。

我們當然知道,在我們?nèi)松拿恳徊剑谖覀兩磉厼槲覀冎氲挠肋h是我們的父母。但是在面對他們和事業(yè)的時候,我們卻會毫無疑問地說:“事業(yè)第一。”接受了太多無私的愛,我們反而變得自私起來。在以金錢事業(yè)為衡量個人成功唯一標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令人無奈。

我們可以為了把賺來的錢都花在父母身上,給他們住更寬敞的房子,實現(xiàn)他們的某一次旅行;我們可以為了父母不再牽掛離家在外的兒子租一個女友回家……

站在不違反道德底線的立場上,被社會現(xiàn)實冷卻了的表達形式,仍在內(nèi)心蘊藏著強大的親情儲備,無論行走多么遙遠,我們反叛的個性仍舊把牽掛留給父母親人。我們希望他們過得好,希望他們健康,希望他們幸福,但他們又何嘗不是呢?

我們知道,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是親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