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晚上10點過,李家發(fā)動親友尋了兩天都沒有任何音信。后來得知孩子借走同學一部小靈通跑到了北碚。3日早上6時,李想給姑姑打電話,要求父母必須為打人道歉,否則他永不回家。李先生夫婦趕緊向章創(chuàng)生求助:“我真后悔,不該動手打孩子!”
章創(chuàng)生建議他們必須給孩子道歉。3日下午5點,李先生夫婦趕到北碚,在一家網吧找到了滿身汗臭的兒子,并當著章創(chuàng)生等人的面給兒子認錯,還約法三章:不再打人,不再以分數(shù)論成敗,給予必要的玩耍時間。李想表示他理解父母的苦心,一定會好好學習。
“討厭大人事事越俎代庖”
李想說自己學習成績不算好,但已經很努力了,上期期末各科成績都有較大提高,但父母希望他更上一層樓,剛放假就請來老師為他補習。他卻打算邊玩邊學,結果遭到父母反對,讓他很苦惱?!疤焯礻P在家里,像坐牢一樣!”李想說,父母做任何事都不顧他的感受,“討厭大人事事越俎代庖,我離家出走是被逼的。”
調查:如何安排假期孩子最喜歡
章創(chuàng)生認為此案很典型,說明我國大多數(shù)家庭在如何安排孩子假期補課問題上存在誤區(qū),雖然幾乎所有家長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效果并不理想。
章創(chuàng)生介紹,7月份他所在的《教育故事》編輯部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從巴蜀、鐵路等中學選擇100位家長,問家長認為怎么安排暑假最合理,結果回答參加各類補課的占50%。而通過調查學生,很多孩子都不愿補課,苦于壓力被動接受。
章創(chuàng)生認為,責任不能都算在家長身上,這與我國目前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家長害怕孩子上不了名校,考不了名牌大學,所以想盡各種辦法給孩子補課。
200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于2009年10月6日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揭曉:華裔科學家高錕拔得頭籌,讓華人再次揚眉吐氣。至此,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的華人已有8位。然而遺憾是,這8位諾貝爾得主雖然祖籍是中國,卻沒有一人是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起來的,這難道不讓我們深深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