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開路先鋒(3)

歲月無痕:中國留蘇群體紀實 作者:單剛


伊萬諾沃是一個小城市,只有幾所非綜合性、非重點院校。這些學校在名望和教學水平方面根本不能與莫斯科的學校相提并論。這一情況,與大家的期待相去甚遠。

同學們并不知道,當時蘇聯(lián)和國民黨政府之間還存在著正式外交關(guān)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斯大林不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取得勝利,因此在對華關(guān)系上是傾向國民黨的。為了顧及國民黨政權(quán)的利益,蘇方刻意淡化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關(guān)系。因此,中國共產(chǎn)黨派遣的學生不能進入包括莫斯科在內(nèi)的各大城市正規(guī)大學就讀。

時間一天天地飛逝。二十一個年輕人在勤奮學習的同時,心情陷入了深深的惶惑中。一方面,不能及時得到國內(nèi)時局進展的消息;另一方面,蘇方似乎也漸漸忘記了他們的存在,對他們的境遇不再給予關(guān)注。進入蘇聯(lián)最高等學府深造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了。

既然來了蘇聯(lián),就要進入最好的學校,學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要是就在伊萬諾沃這樣的小城里,不明不白地度過留學生涯,回去怎么向組織交代呢?可是這樣等下去,什么時候又是盡頭呢?每每想起臨行前首長們的殷切希望和自己的鄭重承諾,大家心急如焚。加上對氣候、飲食不適應,有些人病倒了。

就在大家沮喪苦悶的時候,葉楚梅收到了父親的來信。葉劍英在信中寫道:

“我知道處在遙遠的國家,由于言語、習慣等等,自然要增加一些對祖國的懷念。何況祖國的人民,正在以千萬倍的信心和勇氣,來打斷快要掙斷的鎖鏈的時候,不斷勝利的狂風,吹到無限遙遠的西方的時候,你們的心情爸爸是很知道的。女兒,讓爸爸們,把新民主的地基鏟得平平的,讓你們后一代,能夠在我們的國土建筑起一座自由、快樂、文明、進步、莊嚴、華麗的世界。你們不能逃避這一責任,你們必須完成你們這一代的責任。因此。當著你們還在學習時期,就應該全心全意地為建設(shè)我們完全新的中國而努力!”12

青年們爭相傳閱這份沉甸甸的來信,分享著來自祖國親人的溫情。父輩們充滿激情的話語,重新?lián)芰亮舜蠹倚闹械睦硐胫稹?/p>

高年級的中國留學生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陳祖濤,和劉允斌、張芝明三人聯(lián)名給蘇共中央書記馬林科夫?qū)懶?,反映中國留學生在伊萬諾沃遇到的困境。為了表明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信中還列了一張清單,將這二十一名同學的父母在中共的職務逐一做了介紹。很快這封信就有了回音,馬林科夫派蘇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部長科洛馬瘳夫來調(diào)查此事。

1949年夏,劉少奇和高崗到蘇聯(lián)進行秘密訪問,向蘇方匯報了解放戰(zhàn)爭形勢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建國各項準備工作的進展。中國同志對形勢的樂觀判斷,徹底打消了蘇方的種種顧慮。學生們來莫斯科上學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據(jù)謝紹明講,在大家動身前往莫斯科之前還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1949年夏天,蘇聯(lián)紅十字會安排大家到莫斯科附近的謝涅什療養(yǎng)院休養(yǎng),途中要經(jīng)過莫斯科。伊萬諾沃方面不知何故不愿讓大家去莫斯科上學,就將其中兩位同學扣下來不讓走,希望借此牽制中國的學生們。可這哪里難得住具有多年革命斗爭經(jīng)驗的中國青年干部呢?大家暗地里把兩人的行李運上車廂,就在列車啟動的時候,兩位同學偷偷爬上列車。隨著列車一聲長鳴,二十一名中國學生終于結(jié)束了曲折漫長的等待,開始了憧憬已久的正規(guī)學習生活。

大學生活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yè)。

在出國前,東北局就已經(jīng)指示,到蘇聯(lián)后,要根據(jù)國家的需要選擇專業(yè),并建議學經(jīng)濟、學工業(yè)。中央關(guān)于留蘇學生學什么,也有比較統(tǒng)一和明確的看法。任弼時同志到蘇聯(lián)治病期間,通過任岳、任湘?zhèn)鬟_了這方面的意見。他不主張中國派到蘇聯(lián)的留學生學習政治,也不贊成學習文科。他強調(diào),中國派到蘇聯(lián)的留學生應該學習工科、學習工業(yè)。至于具體學習哪一門,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