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頁面右側以及最上和最下面有多少個廣告結果,也是衡量競爭程度的指標之一。
一般來說廣告商內部有專業(yè)人員做關鍵詞研究和廣告投放,他們必然已經做了詳細的競爭程度分析及贏利分析,只有能產生效果和贏利的關鍵詞,他們才會去投放廣告。如果說搜索結果數(shù)還只是網上內容數(shù)量帶來的競爭,競價數(shù)則是拿著真金白銀與你競爭的真實存在的競爭對手數(shù)目。
搜索結果頁面右側廣告最多顯示8個,比較有商業(yè)價值的關鍵詞,通常都會顯示滿8個廣告結果。如果某個關鍵詞搜索頁面右側只有兩三個廣告,說明關注這個詞的網站還比較少,競爭較低。
要注意的是,競價數(shù)需要在白天工作時間查看。廣告商投放競價廣告時,經常會設置為晚上停止廣告。對于經常晚上工作的SEO人員來說,如果半夜查看搜索結果頁面,沒看到幾個廣告商,就認為沒有多少人參與競價,很可能導致誤判。
3.3.4 競價價格
幾大搜索引擎都提供工具,讓廣告商投放前就能看到某個關鍵詞的大致價格,能排到第幾位,以及能帶來多少點擊流量。如Google的關鍵詞流量估算工具:
顯然,競價價格越高,競爭程度也越高。當然也不能排除兩三個廣告商為了爭搶廣告位第一名而掀起價格戰(zhàn),把本來競爭程度不太高的關鍵詞推到很高價格。實際上如果廣告商只想出現(xiàn)在第四、第五位的話,競價價格大幅下降,參與競價的廣告商人數(shù)也沒有那么多。
另外,某些利潤率高的行業(yè),搜索競價經常超出自然排名真正競爭程度,比如律師服務、特效藥品。這些行業(yè)產品及服務的特性決定了一個訂單的利潤可能是成千上萬,企業(yè)可以把競價提到相當高的程度,甚至一個點擊幾十元錢也不罕見。而銷售書籍、服裝、化妝品等,利潤不很高,競價價格也不可能太高。廣告價格的巨大差異,并不能說明自然搜索競爭程度真的有這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