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劉斐(1989-1983),字為章,湖南醴陵人。先后在廣西南寧講武堂、廣東百?-講武堂學習。1926年促成兩廣統(tǒng)一,興師北伐。在北伐中深受白崇禧賞識。大革命即將失敗時,劉斐東渡日本學習軍事。1934年,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yè)回國的劉斐拒絕當蔣介石的幕僚,積極促成李宗仁、白崇禧一致抗日反蔣??箲?zhàn)全面爆發(fā)后,劉斐任對日作戰(zhàn)大本營作戰(zhàn)組中將組長,直接參與了淞滬會戰(zhàn)和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后?-助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1949年劉斐參加和平談判。推動程潛舉行湖南起義、策劃在港軍政要員起義。 1949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常委,第五屆中央副主席。
[10] 邵力子的夫人。
[11]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陜西米脂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國民黨陸軍中將,愛國將領(lǐng),著名的軍事家、統(tǒng)帥。曾參加北伐??箲?zhàn)爆發(fā)后,參加過淞滬會戰(zhàn)。任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新編第11軍(后改為第5軍)副軍長。1939年12月,與鄭洞國、邱清泉等取得昆侖關(guān)大捷。后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二兵團司令官等職。1949年被俘。1959年特赦。1961年,任全國政?-文史委員會文史專員。1964年,任全國政?-委員。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常委。
[12] 方賢旭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方聲洞的遺腹子。民革市委委員。
[13] 沈性元(1906-1987),女,浙?-嘉興人。錢昌照夫人。其大姐沈性真是黃郛的夫人,著有《亦云回憶錄》,二姐沈性仁是學者,其丈夫是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陶孟和。其兄沈怡是水利工程學家,曾任南京特別市市長,去臺后曾任“交通部長”。
[14] 紅學專家俞平伯之外孫。
[15] 劉蕓生、傅東、博立三人分別為傅作義的夫人及子女。
[16] 雜文大家、詩人聶紺弩的夫人。
[17] 即張學明和朱珞君。
[18] 指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覃異之。
[19] 陳久敬?-在多個外國駐華大使館教過英語。
[20] 程瑜是程潛之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
[21] 張琳是國民黨元老張繼之女。
[22] 張永軾是黃埔學校第十七期學員,西點軍校畢業(yè)。
[23] 舒賦章是李濟深兒媳。
[24] 現(xiàn)任北京市政?-副秘書長、民革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
[25] 鄭洞國(1903―1990),湖南石門人。學生時代參加過“五四”運動。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曾參加東征和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旅長、師長。是參加抗戰(zhàn)最早的國民黨將領(lǐng)之一。1933年,鄭洞國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戰(zhàn)役,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捌咂摺笔伦兒?,他率部參加了平漢路保定會戰(zhàn)。后參加徐州會戰(zhàn),在臺兒莊大捷中戰(zhàn)功顯著,升為第95軍軍長,后率部參加武漢會戰(zhàn)。1938年底,任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新編第11軍(后改為第5軍)副軍長兼榮譽第1師師長。次年12月,與杜聿明、邱清泉等參加昆侖關(guān)戰(zhàn)役。后升任新編第11軍軍長、第8軍軍長。后參加鄂西會戰(zhàn),多次擊退日軍進攻。1943年春,鄭洞國任中國遠征軍新1軍軍長,攻克日軍緬北防御體系??箲?zhàn)勝利后,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授中將軍銜。后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1948年10月,率部投誠。1952年,任水利部參事、全國政?-文史專員。1954年,任國防委員會委員。1962年加入民革。全國政?-第三、四屆委員,第五、六、七屆常委,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自1979年起任民革第五、六、七屆中央副主席。
[26] 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長沙人。1923年畢業(yè)于長沙師范學校,后考入程潛先生創(chuàng)辦的陸軍講武學校,隨之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后參加東征、北伐,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5年4月被授予國民黨中將軍銜?!捌咂摺笔伦兒?,他率部開展抗日斗爭,在中華民族處在危亡的關(guān)鍵時刻,為保衛(wèi)祖國作出了重要貢獻。1946年后,任國民黨軍隊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等職,參與醞釀和籌商程潛先生起義的一系列重大事宜,并列名于起義通電之中。后在香港與黃紹?、劉斐等40余人發(fā)表聲明,宣布與蔣介石集團決裂。后轉(zhuǎn)阿根廷?-商。1963年赴美國定居。1991年初從美國回國定居,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會長,全國政?-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第七、八屆全國政?-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