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二戰(zhàn)期間也使用了多種型號的沖鋒槍,其中包括“伯格曼”系列沖鋒槍,它們的鼻祖是18“伯格曼”沖鋒槍。在“伯格曼”系列中,最著名且使用最為廣泛的是38以及后來的40沖鋒槍。40也稱“施邁瑟”沖鋒槍,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子彈,雖然殺傷力并非很強大,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40的超強性能。此外,40沖鋒槍受到英國軍人的青睞,一旦繳獲到了40沖鋒槍,他們就會立即扔下手中的“斯騰”沖鋒槍。40沖鋒槍除了性能優(yōu)良之外,還可以使用英制沖鋒槍的子彈。對于英軍來說,使用40沖鋒槍的最大阻礙就是這種槍的彈匣奇缺。
除沖鋒槍之外,德軍還制造了半自動和自動步槍作為對 98步槍的補充。其中,第一款步槍是“瓦爾特?格韋爾”43型步槍,也稱43型,這種槍的子彈可以與 98步槍通用。第二款步槍是42型,又被稱作傘兵步槍,它的產(chǎn)量并不多,主要供傘兵部隊使用。42型是一種非常出色的自動步槍,配備了制式7.92毫米口徑槍管,配置有點射/連射裝置,可產(chǎn)生強大的火力。這種自動步槍僅生產(chǎn)了7 000余支,主要配備傘兵。隨著傘兵在德軍中戰(zhàn)略地位的下降,尤其是在克利特島遭受重大損失之后,這種槍支的生產(chǎn)也就變得不成規(guī)模了。最后一款步槍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武器,它擁有至少3個名字,不過人們通常稱其為43或44突擊步槍。43首次出現(xiàn)在1943年年底,其外形與后來蘇聯(lián)制造的“卡拉什尼可夫”-47步槍相似。1944年4月,由于某種原因,43被更名為44,隨后又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更名為44。44自動步槍重量較輕,其彈匣容量與沖鋒槍相當(dāng),但火力更猛。
德國人也許更喜歡美軍的輕武器,尤其是1“卡賓”槍。美軍研制這種槍的目的是為了生產(chǎn)一種與“格蘭特”步槍功能相近但槍體更小的輕型步槍。1“卡賓”槍射速高,但射程近。由于這種槍重量輕、穩(wěn)定性強,同時易于操作,需求量極大。隨后,美軍又配備了2“卡賓”槍,它是一種全自動步槍,下線后優(yōu)先裝備傘兵部隊。2“卡賓”槍的眾多優(yōu)點也使其受到了德軍的青睞,他們充分利用從美軍手中繳獲的這種“卡賓”槍,并將這種槍命名為“455()”,其中,“”的意思是自動填彈式“卡賓”槍,“()”的意思是美國制造。顯然,這種“卡賓”槍在阿登戰(zhàn)役中曾被美軍廣泛使用,一些德軍也在戰(zhàn)斗中使用了該型步槍。
重機槍
最后一種值得提及的武器是雙方使用的重機槍。美軍使用了三種重機槍。前兩種是名副其實的重機槍,分別是口徑0.30英寸和0.35英寸的“勃朗寧”重機槍。這兩種重機槍的威力都很大,已經(jīng)通過了無數(shù)次的實戰(zhàn)檢驗。但是,第三種重機槍卻有些特殊,甚至在其能否被稱為重機槍的問題上,還存在著爭議,它就是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簡稱“”。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使用0.30英寸子彈,彈匣容量20發(fā)。小容量的彈匣意味著這種槍需要快速裝填子彈,尤其是處于自動射擊狀態(tài)時。這種槍在射擊時必須以肩部為依托,當(dāng)自動射擊時,它的槍身太輕,不易控制;但它的重量比普通步槍要重,因此不能列入步槍行列。總體來說,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是一件性能非常優(yōu)良的兵器,在美軍中使用非常廣泛。
德軍曾將34作為通用重機槍裝備部隊。這是一件高品質(zhì)兵器,但很難進行批量生產(chǎn),最終被42取代。不過,直到二戰(zhàn)結(jié)束,34仍在部隊使用。34 和42在射擊時都需要兩腳架或三腳架作為依托。同時,為解決槍管散熱問題,這兩種槍的槍管都可以快速裝卸。因為其射速太快,42在用兩腳架支撐時,射擊精度不是很高,但其強大火力足以彌補射擊精度的不足。
因此,在分析盟軍和德軍雙方的單兵武器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雙方的裝備都很精良,可謂勢均力敵。德軍也許在單兵自動武器的數(shù)量上占有優(yōu)勢,但這一優(yōu)勢很容易導(dǎo)致過高的估計。對于德軍而言,在阿登反擊戰(zhàn)的第一天,達成戰(zhàn)役突然性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優(yōu)勢。1944年12月16日黎明,當(dāng)?shù)萝娕诒诶杳髑暗暮诎抵邢蛎塑姲l(fā)起攻擊時,他們確實達到了突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