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滄桑(2)

最風(fēng)流,醉唐詩 作者:李會詩


李白有詩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在這匆忙行走的人間,能有幾個人有時間有心情反思人生呢?除非機緣巧合,得遇名士指點,或可從中體悟生命的剎那與悲歡。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人生一場大夢,世間幾度秋涼。頂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也常常壓得人沒有喘息的機會。所以李涉說,終日碌碌無為地奔忙,仿佛在夢中一般。忽然聽說春天就要過去了,所以還是決定出來登山。路過竹林深處,偶遇寺廟里的僧人,閑談中受到智慧的點撥,令俗世麻木之心,獲得了片刻的輕松和歡愉。一句"浮生半日閑"道盡了人世滄桑事,也點醒了世俗混沌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加官晉爵,為仕途功名,為建功立業(yè),蕓蕓眾生以各種理由在不懈地奮斗著,珍惜了青春,卻辜負了年華。惜取少年時固然是昂揚的一種狀態(tài),但于忙碌中品一杯香茶,也是人生應(yīng)有的一種瀟灑。自在的生活,如水的智慧,應(yīng)該是張弛有度,不斷調(diào)整生活的節(jié)奏和靈感。

抓一把茱萸仔細端詳,在這束光陰的標本中,杜甫找到了悲秋與自強。再大的手掌,也握不住如水的光陰;但卻可以找到時光的碎片,如同一葉葉甜美的詩篇,有的寫著珍惜青春,應(yīng)該充實而勤奮,也有的悄悄地告誡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閑",退去浮華,才能給心靈以寧靜的港灣。

相傳,元代名士莫子山某次出游,途徑寺廟,想起李涉當年的幸運,希望自己也可以得遇高僧指點。不料,寺中方丈竟然比紅塵中人更貪錢財,俗不可耐;而且非要他贈詩一首留作紀念。莫子山卻不開情面,便將李涉的句子顛倒下,得了首新詩"又得浮生半日閑,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睡夢間。"雖然只是句式的調(diào)整,卻寫出了自己尷尬的"半日閑",庸僧的鄙俗也輕松地見諸筆端!

"日子怎么過,快樂不快樂",每寸偷閑或忙碌的時光,都藏著人們深深的眷戀。嬉笑怒罵,每一個生動的剎那,都是時光留給未來的標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