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竟陵墨客,深宮幽情(4)

魏晉風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這樣的結局是王融和沈約都不曾預見到的,所以,王融丟掉了性命,而沈約也只能在摯友死去之后,"流恨滿青松"之時,無奈地道一句"途艱行易跌,命舛志難逢"來表達對舊友的哀傷與惋惜之情。但沈約不能釋懷:才華橫溢的王融,本應是為文壇而生的,何苦成了那個勾心斗角、變幻莫測的官場犧牲品。

在烈酒中浸泡離愁

十幾歲時,范云便因父親范抗工作崗位的變動,而來到了湖北武漢附近的郢府。在這里,遇見了年長他十歲、在郢府任記室參軍的沈約,二人一見如故,結為忘年好友,一段長達近四十年的友情,就此拉開了帷幕。

然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再深厚的友情也必然要經(jīng)歷離別的考驗。隨著沈約調(diào)職,二人的分別迫在眉睫。對范云而言,無法阻擋離別的腳步,便唯有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表達對沈約的情義。于是,這個八歲便能賦詩屬文、"下筆輒成"的天才,寫下了第一首專為沈約而作的送別詩: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云。

秋風兩鄉(xiāng)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

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范云《送沈記室夜別》

這是友人臨行前的最后一夜--"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云"。河水芳香四溢的氣息,彌漫于靜謐、安詳?shù)囊雇淼拿總€角落。在于友人的閑談間,忘記了時間的概念。驀然抬頭,才發(fā)現(xiàn)夜色早已褪去,又是一個晴空萬里、天朗氣清的好日子,而正是這一天,友人將要啟程遠行。

分別的這一刻固然難過,更折磨人的是離別后的日日夜夜,范云思慮至此,寫下了下面的詩句。自今日之后,你我二人將會分隔兩地,再也無法如昨夜那般秉燭夜談了。幸而,你我心靈相通,即便有千里之隔,亦能借天上的明月分享彼此的心事?;厥走^去共同采摘寒枝、探討詩文的點點滴滴,皆被歡欣刻滿。此別之后,你我將踏上各自獨行的旅程,必然少了許多共敘,多了無盡的寂寥。但我心知,每當看到寒枝和那些共同經(jīng)歷的東西,我們必然會立刻想到對方,這種心心相印的濃厚友情是斷然不會改變的。

離別,這個悲傷的話題,在剛剛年過二十的少年詩人范云這里,雖然也有些許的哀愁與悲凄,同時卻也流露出一股清新之氣,無意中淡化了"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中濃重的離愁之情,顯得輕盈灑脫了許多。

但這不過是一個開始,此后范云經(jīng)歷的離別和他的年齡一樣,越來越多,身為詩人他用敏銳的感覺,深刻地品味著曾經(jīng)被自己忽略的愁緒。步入中年的他,再也無法像第一次送別沈約那般,瀟灑地對待分離。心中總是幻想著朋友能長久地相聚,但分離的號角卻還是會永無止境地在他耳邊響起。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一個月光明亮的春夜里,他不得不再次面對摯友的離開。那一夜,他和同為"竟陵八友"成員的蕭衍、沈約、王融一起,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為即將遠行的謝朓舉辦了一次餞行會。每個人用自己的詩文表達著與友人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范云也不例外。

陽臺霧初解,夢渚水裁淥。

遠山隱且見,平沙斷還緒。

分弦饒苦音,別唱多凄曲。

爾拂后車塵,我事東皋粟。

范云《餞謝文學離夜》

思緒不禁飄到了好友將去之處,那里"陽臺霧初解,夢渚水裁綠"。謝朓此行是去荊州(今湖北江陵),江水應該已變綠,春天應該也已來到了。此時彼處,一定和如今身處的建康一樣,是早上濃霧即將散去的時刻,真想隨著友人一起踏上遠行的旅程,卻也只是心之所往而已。

既然無法同友人一起前往遙遠的荊州,便只能將思緒拉回此刻身處的建康城。范云緊接著用四句五言詩,低吟著離別時刻的憂傷與不舍。在這個明月當空的夜晚,遠處的山巒若隱若現(xiàn),就連平日里清晰的道路也變得若斷若續(xù),處處充滿茫然的氛圍。就連餞行宴會上所彈奏的絲竹之音和伶人所唱的離別之歌,也都被一種凄涼的氣氛包圍著,心情愈發(fā)地沉重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