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內(nèi)世外有高人(1)

魏晉風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晉書·郭璞傳》記載過一段奇聞:郭璞南渡途經(jīng)廬江時,看中了廬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難以啟齒索要,郭璞就暗地作法,夜里在胡宅周圍撒上赤小豆。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發(fā)現(xiàn)數(shù)千紅衣人包圍了他的宅子,胡孟康嚇了一跳,連忙走近仔細一看,卻發(fā)現(xiàn)紅衣人突然消失。接連幾天都是這樣,胡孟康覺得心驚肉跳,連忙把此事對郭璞說了,問他如何是好。

郭璞一聽,正中下懷,對胡孟康說:"這是讓你家的美婢招來的,把她送到東南二十里外賣了吧。賣的時候不要還價,如此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了。"胡孟康依言照做,而郭璞早就叫仆人去東南二十里接應,以低廉的價格把婢女買了下來,回家享受艷福去了。

關于郭璞的神鬼傳言,在民間有很多玄奇的說法,這個生于兩晉交替的人物,不但文學、訓詁學為當世一絕,更重要的是,他還是道學、術數(shù)大師,每日徜徉于玄學幻海當中,狀似入塵,飄忽出世。

西晉末年,北方一代的門閥家族和士人群體全作鳥獸散,紛紛逃往南方躲避,郭璞也是避難大軍里的一員。雖然處于離患狀態(tài),可他的樂趣仍保留在出游上,走遍萬水千山,看盡人情冷暖。大概就是在四處游歷時,偶然間為自己種下了諸多民間傳說的果。

一次他來到青溪山,此處是道家的圣地,又隱士輩出,郭璞不由自主地便想到曾隱居在這里的鬼谷子、許由和靈妃三人。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郭璞《游仙詩》十四首(其二)

壁立千仞的青溪山,云霧幽游,隱約可見樓閣梁棟。走入樓閣之間,山風穿窗呼嘯而過,郭璞詢問了路人,知道此處便是鬼谷子的居所。他舉目眺望,看到遠處是潁水之濱,在那里曾留下了唐堯時期的隱士許由的足跡。堯帝曾經(jīng)要將自己的帝位禪讓給許由,后者拒不接受,甚至用潁水洗耳,表示再不想聽到關于功名的"垢事"。郭璞很向往鬼谷子的神秘和許由的灑脫,但他知道自己僅僅能羨慕而已,依然要身不由己地在仕途上踟躕不前。

不久,他來到青溪泉口,看著汩汩的清泉蕩起魚鱗微波,仿佛看到洛神靈妃踏水而來,明眸皓齒,顧盼生輝。又一轉(zhuǎn)眼,仙子的蹤影已經(jīng)不知去向,失落涌上心頭,原來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他真的很想去隱遁修仙,可是在詩的最后一句道出了他無法跳脫塵俗的原因:他不知道該去哪里尋找修仙和隱遁的路。

對于大多數(shù)經(jīng)歷兩晉更替時代的人來說,厭棄仕途和富貴生活,真誠地去尋求隱居避世實乃情有可原。駕風而行,一去千里之外,逍遙上下九重天,種種能夠上天入地的境界,都是他們非常渴望的。郭璞必須承認自己非常喜好老莊,期望自己可以做到逍遙游的境界,可是他對仕途仍存在眷戀,并且有濟世的宏圖。所以,完全脫離社會并非他的真實愿望,即便他想得再瀟灑,仍必須活得現(xiàn)實。不過,仍有一些人深深地沉迷于道學和玄仙之說里,不遺余力地揮灑著自己的青春,例如孫綽、支遁等道學、玄學研究者。

老莊的道學在兩晉時期甚是流行,是文人們思想的救命稻草。以道學思想為核心的詩文有許多種,郭璞是游仙詩的領軍人,而在玄言詩方面,孫綽不經(jīng)意成了佼佼者。玄言詩比游仙詩更加玄乎其神,莫測高深,有些"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奇妙感。在東晉初期,以文采極負盛名的孫綽本是佛教徒,但對道家的思想?yún)s甚感興趣,欲罷不能。時代流行玄言詩,他不可能不受此影響,于是刻意寫下眾多如同偈語和經(jīng)書般的詩歌,不明所以,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的"敗筆"。然而當他在秋風蕭瑟的寒景里消磨時光的瞬間,真情終于流露出來,剎那,他那些不知所云的玄言詩盡顯光華,下面這首《秋日詩》正是孫綽最精彩的玄言詩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