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之間也并非完全沒有芥蒂,在出仕的問題上就起過極大的爭端。
在竹林七賢里,先一步選擇做官的便是山濤。山濤博學(xué)多才,性格老厚,眾人中數(shù)他年齡最長,對于世事的看法自然成熟,行事圓通。所以當(dāng)司馬氏幾次三番要他入仕之后,山濤選擇了服從。他深知司馬氏對嵇康又愛又恨,也先一步料到如果嵇康再倔下去,一定會被司馬昭想辦法除掉。于是親自上門求嵇康,甚至主動向司馬昭舉薦。不料嵇康卻因此惱羞成怒,決然地寫了一封"斷交書",便是后世有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山濤,字巨源)。其中字里行間大有類似"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傷人字眼。
一紙白書,十?dāng)?shù)年友情就此斷絕,山濤的痛心非言語能說盡,同時嵇康本人也并不是不痛苦,對這段友誼他還是藏在內(nèi)心的角落里倍加珍視的。所以,當(dāng)嵇康真的赴死時,還是將自己的兒子托付給山濤撫養(yǎng)。嵇康為什么這么做其實顯而易見,君子之交因志趣不同而斷絕往來,但嵇康仍然尊重山濤的選擇,而托孤給后者是因為他知道只有山濤這樣的性情才能在黑暗混沌的時代生存下來,如阮籍懶散、劉伶隨性、向秀無為,他們的性格根本不容于市,當(dāng)然不是托孤的好選擇。
山濤似乎能夠體會這位曾經(jīng)好友的一片苦心,嵇康臨死之前托孤的行為說明他對自己信任如一,并想借托付子女的舉動來表達(dá)他對山濤最深切的歉意。是以當(dāng)山濤見到嵇康幼子嵇紹時老淚縱橫,果然在二十年后薦舉嵇紹為秘書丞。
像愛情一樣,友誼如果那般容易被拆散,便也不是真正的友誼了。以嵇康的毫無拘束的性格和悠閑自在,對友情的羈絆仍是舍不下、放不開。
為嵇康之死痛心疾首的不只是山濤,向秀猶有過之。向秀,字子期,是七賢中與嵇康私下往來最密切的人。嵇康為呂安辯護(hù)而被陷害至死,向秀是二人最近的密友,聽聞此噩耗頓時感到悲憤交加,對未來的人生旅程更加絕望。
自嵇、呂二人過世之后,司馬氏坐擁天下,向秀深感難以自保,他不像嵇康那樣崇拜黃老,對正統(tǒng)儒學(xué)完全否定,更傾向?qū)で蠖叩钠胶?,所以不久之后,為了生活下來只有屈就自己成了司馬氏的臣子。一次,他路過嵇康和呂安的舊居,望著故人茅廬在夕陽下清冷的影子,耳邊偶爾聽到不知從哪里傳來的凄切笛聲,頓時悲從中來,老淚縱橫,回到家中寫下了懷念舊人的《思舊賦》,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形如泣血。
將命適于遠(yuǎn)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濟(jì)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遇于領(lǐng)會兮,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fù)尋。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向秀《思舊賦》
此賦每每被人吟出,總令人忍不住想起"楚辭",想起《離騷》。在唯美的言語和華麗的比喻下面,隱藏的是筆者最深沉的悲。向秀的這篇賦,悲情全在其中。
賦的前四句便交代他路過嵇、呂舊居前的緣由,那天傍晚,他離開了陰沉沉的府衙,邊走邊行,看著茫茫的山野和徐徐的河流從眼前閃過,城郭化作殘陽駁影,空巷里卷起陣陣?yán)滹L(fēng)。偶然路過逝去朋友的舊居前,他信步走上去,站在故居門外徘徊。嵇康已經(jīng)死了,他的妻兒親人也早已遠(yuǎn)赴他鄉(xiāng),故居仍完好的立在那里,斯人的倩影早已形神俱滅。心,真的很痛。此時,他凄凄然地不經(jīng)意想起了秦李斯被腰斬的情景。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是向秀在《思舊賦》里援引的歷史典故。講的是李斯臨死之前,牽著兒子的手說:"父親答應(yīng)牽著獵狗與你到郊外逐野兔,如今已經(jīng)不能了。"李斯無法與其子享受天倫之樂的難過,與向秀和朋友陰陽永隔的痛一樣,都是那么碎心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