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費PK節(jié)儉 節(jié)儉悖論(1)

每天學點經濟學 作者:張立娟


王先生是一家外企的高級管理人員,收入豐厚,家庭生活富足??墒峭跸壬鷧s常常因兩個人的花錢而生氣,一個是他的父親,另一個是他的兒子。這生氣不是因為別的,卻是因為父親的過分節(jié)儉和兒子的過度消費。

王先生的父親是一個十分節(jié)儉的人。雖年已七旬,但勤儉的習慣卻一直未改。為了節(jié)省一點電費,他的父親看電視時是從來都不開燈的,空調從裝上到現在如果不是王先生去他那里開上一會兒的話,他自己是舍不得開的。當王先生因此而說幾句時,他的父親總是說:“咱住在二樓這么陰涼,如果再開空調,浪費電不說,涼得也實在讓人受不了?!睘榱朔乐刮米右跸壬鷮iT給父親買了一盒蚊香讓他記著晚上睡覺前點上。可他的父親總是說:“不點也罷。過去在農村,有誰點蚊香?人瞌睡了自然就會睡著,這么大個人還在乎蚊子咬兩口。”為了能免費理發(fā),他的父親能從城西步行到城東找義務理發(fā)攤兒。為了省錢,他的父親不僅堅持自己蒸饅頭,而且也很少買菜,常常是逛菜市場時順便就撿上一些菜回來。父親過生日時王先生說到飯店里去吃頓飯,可他卻說:“還是在自己家吃實惠,割斤肉,搟點兒面,比去飯店吃強多了?!?/p>

與父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先生的兒子。為了玩游戲,硬是讓他媽給買了一臺好電腦,游戲光盤一買就是好幾盤兒。想彈吉他,就讓他媽給買了一把吉他,還專門請了老師教他。到了夏天,兒子是進門就開空調,冰箱里好點的冰糕都是為他準備的。早上他動不動就要去喝兩三塊錢一碗的羊肉湯。中午和晚上沒有肉他是不會動筷子的。就這還不算,雙休日他還總要王先生帶他去飯店里撮一頓。對此,王先生沒有少說兒子,可是兒子卻振振有詞:“現在提倡消費,國家領導人都說要擴大內需,我們應該響應黨的號召,為社會多作貢獻。而且,您和我媽的收入也不應該在乎這點支出。”

王先生非常矛盾,常因父親過分的節(jié)儉而心疼地責怪他,但對兒子的過度消費雖然生氣卻又無可奈何。

其實,王先生在這里就遇到了一個經濟學問題 節(jié)儉悖論。

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fā)達起來。而后來,由于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jié)儉,結果卻導致了整個蜜蜂群體的衰敗。

蜜蜂的故事說的就是“節(jié)儉的邏輯”,在經濟學上叫“節(jié)儉悖論”。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節(jié)儉悖論曾經使許多經濟學家備感困惑,但經濟學家凱恩斯從故事中卻看到了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對經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受此啟發(fā),他進一步論證了節(jié)儉悖論。

凱恩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一生對西方經濟學作出了極大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zhàn)后繁榮之父”?!肮?jié)儉悖論”就是他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jié)約反論”、“節(jié)約的矛盾”。

如何解讀這個悖論呢?我們都知道,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某個家庭能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那么這個家庭往往可以致富。但是,根據凱恩斯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節(jié)儉對于經濟增長并沒有什么好處。實際上,這里蘊涵著一個矛盾:公眾越節(jié)儉,降低消費,增加儲蓄,往往會導致社會收入的減少。因為,人們的收入通常有兩種用途 消費和儲蓄,而消費與儲蓄成反方向變動,即消費增加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以,儲蓄與國民收入呈現反方向變動,儲蓄增加國民收入就減少,儲蓄減少國民收入就增加。根據這種看法,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就會導致經濟蕭條。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蘊涵邏輯矛盾的推論:節(jié)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于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