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其他短期流動資產(M4=M3+L);在英國,甚至還劃分到M5的層次。不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06年3月發(fā)表的公報已表示,由于M3無法提供比M2更多的經濟活動信息,多年來對貨幣政策沒有產生什么實質性影響,收集和發(fā)布這些信息的所需費用也大于所得,所以決定取消M3的數據公布。
由于支票可以自由兌換,所以M1、M2在貨幣總量上的含義相同,但在資金用途上卻有著各自的經濟學意義 M1反映的是消費市場和終端市場的活躍程度;M2反映的是投資和中間市場的活躍程度。換句話說,如果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這時候的市場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相反,如果M1過高而M2過低,表明這時候的市場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情不同,每個國家M0、M1、M2所代表的具體含義也不相同。例如,在美國,由于居民儲蓄率極低,所以M1接近于M0;而中國的居民儲蓄率極高,所以M1和M0相差很大。如果中國和美國M1的數量相同,則表明在美國擁有充裕的現金,而中國的現金則嚴重不足。同樣的道理,由于美國的儲蓄率極低,而且支票能馬上兌換成現金,M2和M1相差不大,所以美國一直傾向于用M2指標來調控貨幣。而在中國,如果M2的數字和美國一樣大,其中必然會包括相當大部分的銀行儲蓄,真正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則嚴重缺乏。
另外,在對貨幣進行分層次統計和分析時,經常會碰到幾個熟悉的概念如貨幣存量、貨幣流量、狹義貨幣量、廣義貨幣量,其主要含義是:
貨幣存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一個時點上,所有經濟主體持有的現金和存款貨幣的總量。它強調的是某一個時點。
貨幣流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一個時期內,所有經濟主體持有的現金和存款貨幣的總量。它強調的是某一個時期。
狹義貨幣量是指貨幣層次中現金和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它反映的是全社會對商品和勞務具有多大的直接購買力。
廣義貨幣量是指貨幣層次中現金、銀行活期存款、準貨幣的總和,它反映的是全社會對商品和勞務具有多大的潛在購買力。因為說到底,準貨幣只要經過某種變換,馬上就可以變成活期存款或現金用于購買商品和結算勞務費用的。
通過對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數據進行整理,我國各層次貨幣供應量的相關數據如下:
單位:萬億元人民幣
金融學點睛
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大小來劃分的,目的是要根據貨幣供應量來測量、分析和調控貨幣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