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很多賬戶,比如經濟賬戶、健康賬戶、心理賬戶等。
所謂經濟賬戶,就是指我們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健康賬戶就是用來儲存健康的,比如平時多運動,合理膳食,科學作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等,就能為自己的健康賬戶儲蓄健康;心理賬戶則是用來儲存情緒、感受等。同樣的事情,在心理賬戶中是做了分別處理的。比如同樣的一塊錢,從經濟賬戶的角度來說,可以用絕對量相同的每一塊錢來替代它。也就是說,在經濟賬戶里,一塊錢就是一塊錢,絕對是一視同仁的。但是,在心理賬戶里,對每一塊錢并不是一視同仁的,而是視不同來處,去往何處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
“心理賬戶”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xiàn)象,對人的行為有直接的影響。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音樂會,票價是200元,在馬上要出發(fā)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把最近買的價值200元的電話卡弄丟了。你是否還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呢?大部分人仍然會去聽??墒侨绻闆r改變一下,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的音樂會門票。在你馬上要出發(fā)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門票丟了。如果你想聽音樂會,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張門票,你是否還會去聽呢?結果卻是大部分人回答說不去了。
其實,仔細一想,這兩種結果損失的錢是一樣的。不管丟的是電話卡還是音樂會門票,總之是丟失了價值2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并沒有區(qū)別。之所以出現(xiàn)上面兩種不同的結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賬戶的問題。
如果將心理賬戶做個延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心理賬戶并不僅僅是管錢的,還管理著傷心、痛苦、高興等不同的情緒。我們假設兩次傷害的程度是一樣的,那么,對一般人來說,如果這個傷害是別人造成的,那他的心里會非常委屈,甚至是異常憤怒;如果這個傷害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那程度就要輕很多。因為相對于原諒別人來說,人總是善于原諒自己。
人們還有一種普遍心理,那就是遭遇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很善于尋找客觀原因,把責任轉嫁出去,自己的心理很快就能恢復正常。但問題是,這樣的做法顯然掩蓋了問題的實質,沒有真正找到錯誤的根源,就難以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好了傷疤忘了疼”就是明證。
事實上,心理賬戶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心理能力,或者說是一個人對自我的綜合評價。心理賬戶中的“存款”,是每個人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積蓄起來的。有的人心理賬戶中的存款很多,有的人卻很少;對同一個人來說,有的時期心理賬戶的存款很多,有的時期會減少。
心理賬戶代表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和行動力。比如遭遇塞車,有的人覺得著急也沒用,與其生悶氣,還不如趁這個機會休息一下,或者和周圍的人聊幾句,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并考慮以后可以改走別的路,再不行就乘坐公共交通;有的人則是怨氣沖天,嫌車多了,嫌路窄了,嫌回去晚了,嫌白浪費時間了,他覺得只有不斷地發(fā)牢騷、發(fā)泄,才能抵消因塞車給自己帶來的損失。
事實上,兩種態(tài)度的結局一目了然,前者保持了心態(tài)平和,不生氣就是保持健康的一種方式,而且還利用塞車的時間休息、交際,都是一種收獲;相反,后者不但沒有抵消塞車給自己帶來的損失,還因為發(fā)牢騷導致心情不好,影響身體健康,白白浪費時間,反而加重了損失。
這樣的表現(xiàn)都和心理賬戶有關,也就是心理賬戶上的存款 心理承受能力和能量能否達到收支平衡。
一個心理賬戶富有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會給人一種很豐富很自信的印象;而一個心理賬戶貧乏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給人一種猶猶豫豫、進退兩難,很難做出決定和選擇的印象和感覺。
在一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很高、心理能力也很強的情況下,他對任何變化或困難都能夠表現(xiàn)得坦然,也能擔當。但是對一個自我評價較低的人,在他心理承受范圍之內的事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