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以憤怒當作鎧甲(2)

男孩不該走的路 作者:(美)丹·金德倫


工作讓我們得以走進男孩的內心,在那里,男孩子們了解生命對待他們的方式,像是父母如何對待他,附近小區(qū)的環(huán)境、學校教給了他什么,他的朋友們的行為舉止等等,之后,他們才對生活做出回應。只要深入探索男孩的內心世界,你就會了解為何有些男孩會采取暴力,而有些則不然。

回到本書一開始關于該隱的《圣經》故事,在故事的情節(jié)中,我們找到許多與暴力行為相關的主題,可以借此一窺那些暴力男孩們的內在情緒世界。故事發(fā)生于創(chuàng)世紀時期,該隱的憤怒在于,他發(fā)現他極力去取悅天父,但天父所寵愛的卻是他的弟弟埃布爾,對該隱置之不理。很自然的,該隱覺得很失望,而他對失望所采取的對策就是憤怒。

以下的一段話可以有多種解釋,但是不變的事實是,上帝因為該隱沉陷于自憐與憤怒的情緒中,而將他放逐以作為懲罰:

為什么你如此挫折,為何你的臉龐又如此地陰沉?當然,只要你做對了,你將得到救贖。但如果你沒有選擇對的路,罪愆就會悄悄降臨在你的心門外,罪惡會以極快的速度逼近你,但是你可以成為它的主宰。

我們不會試著分析天父話語中的意圖,但我們卻在這些話語中發(fā)現,該隱的挑戰(zhàn)其實在于他必須仔細檢視自己的憤怒情緒。雖然,想要將內心的憤怒化為實際行動的感覺是如此強烈,“但你可以成為它的主宰。”停下來,好好想一想,然后選擇做“對的事”。

但該隱聽不進去,說得更明白一些,他根本沒有聽見還有別的非暴力的選擇。他最后還是殺死了埃布爾,而上帝的響應是判他終其一生都必須活在他行為的陰影之下,在不毛之地上耕作,流放到海角天涯,變成一個永遠無法停駐腳步的流浪人。

該隱被深深折磨著 “我所受的刑罰遠遠超過我所能承受的!”他?喊著。但一切都太遲了,暴行已經發(fā)生,傷害已無可避免。

該隱的故事跟許多男孩相似,都是由羞辱轉變成憤怒,而后憤怒又轉變成暴力。這些男孩所需要的,是更充分的感情資源,讓他們有能力應付可能是來自于老師的批評、父母的嚴厲指責、同學的嘲弄或是女孩的拒絕所引起的挫折。

身為父母與師長的我們,主要的挑戰(zhàn)就是要教導男孩子學會運用更多的感情語言,讓他們無須使用任何暴力報復的手段,就可以通過感情的試煉。

?生命永遠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學著去面對。

?當你覺得憤怒時,你不能傷害身邊的人。

?你必須想想你的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么后果。

?不要去考慮那些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威脅。

?你一定要了解,控制自己的脾氣并不會讓你變成弱者。

在我們所認識的許多具有暴力傾向的男孩身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該隱。那是一個失望的、自覺不被尊重的男孩,一個被羞辱、深深覺得挫折的男孩,他們的憤怒不斷在滋長,最后終于爆發(fā)。就像該隱一樣,他并不會停下來想一想,不考慮它的行動將對自己、對他人產生什么后果。在暴行之后很多男孩子都會深感悔恨,但傷害已經造成,再多的悔恨對任何人而言都于事無補。他們的暴力行為讓別人承受無可挽救的傷害,也讓關心他們的人傷心,男孩本身也因為自己的行為而難過。就像是斧頭砍樹最后也會損傷刀刃一樣,男孩子也會因為他們的暴力行為而受傷,必須承擔社會上以及心理上的惡果。

大部分的男孩子都不想承擔變成“膽小鬼”的風險 他們不會摸摸鼻子走開。常常,憤怒的感受與暴力行為之間缺乏足夠的緩沖時間,選擇抬手揮拳或是聳肩走開只在一念之間。其實,只要多一點點兒的同理心,多一點點兒的自我控制,對當下的情況有較清楚的認知,少一點點兒憤怒,堅守動口不動手的原則,暴力的行為即可大為減少。真正成熟的男性會選擇離開現場,而不認為這樣的舉動是一種膽小的行為,如此一來,就可以使暴力行為大為減少。身為父母與教育者的我們,有責任教導男孩子們學會這些事。

以下三點說明了男孩對于眼前訊息的解讀方式,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