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蘇聯(lián)特工的選拔與招募(6)

蘇聯(lián)諜報70年 作者:聞敏


相館業(yè)務準備停當,但海罕南在這一段時間什么都沒做。半年后菲舍爾從莫斯科回來,既找不到投遞點,也看不到聯(lián)絡信號,后來又發(fā)現(xiàn)半年之前就應該開張的照相館還沒有開張。當菲舍爾讓海罕南回國的時候,海罕南立即向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自首,結果使具有“千面人”之稱的菲舍爾落入法網(wǎng)。

總體而言,蘇聯(lián)對理想特工的定義既具實用主義,也具教條主義。他們希望特工都是些熱心而務實的知識分子,有豐富的知識,遵守紀律,沉默寡言。根據(jù)這種標準遴選出來的特工,在順利的情況下能應付自如,但在逆境中缺乏靈機應變的能力。這與俄羅斯民族的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當然,上述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運作中,也有許多例外出現(xiàn)。如蘇聯(lián)諜報機構堅持的政治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屢屢被突破??烁癫心嫉乃顾晁够蛨D米就是兩個例子,這兩個人實際上都不符合克格勃的招募標準。斯塔申斯基的哥哥是反政府的地下抵抗組織成員,圖米有過兩次偷竊行為。但克格勃對這些缺陷視而不見,通過訛詐手段把他們招募為特工,并派往國外執(zhí)行任務,結果兩人都叛逃西方,這從反面說明了政治標準的重要性。

二、蘇聯(lián)諜報機構招募特工的途徑

蘇聯(lián)諜報機構招募特工的途徑可以分成如下幾種:

(一)通過各級黨團組織物色諜報人員

英國情報學者帕爾默指出,蘇聯(lián)諜報人員的招募是通過黨團組織來進行的,各級黨、團的基層組織有責任和義務向上一級組織匯報成員的基本情況,備選的人員通常是共產(chǎn)黨員和共青團員。黨組織每一個支部的組織委員要詳細匯報每個黨員的情況,包括私生活、親戚關系,他的熟人、朋友、習慣、愛好等。組織委員要密切注意每個黨員及共青團員的思想、對黨的忠誠程度、個人才能和表現(xiàn)。〔捷〕伯納德·赫頓:《從事間諜活動的女人》,長江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第1頁。基層組織負責對挑選對象的材料逐級核定過濾上報,最后送到黨中央干部委員會,再經(jīng)多次審查,決定最后的名單,然后送情報機構的人事部門。如科農(nóng)·莫洛迪的同學列·謝·科洛索夫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貨幣金融系的高材生,對深奧的貨幣金融學頗為拿手,業(yè)余時間積極參與學生樂團的表演,同時也是莫斯科一個頗有名氣的爵士樂隊的鼓手。大學畢業(yè)后,他通過國家的統(tǒng)一考試,分配到蘇聯(lián)外貿(mào)部外匯管理局工作,在意大利工作了5年,接觸了許多意大利政要和經(jīng)濟界人士,參加了所有的經(jīng)貿(mào)洽談。他的出色表現(xiàn)引起了克格勃羅馬情報站站長巴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葉利塞耶夫的注意。葉利塞耶夫負責黨內(nèi)干部的選拔工作,認為科洛索夫身上具有從事諜報工作的潛質(zhì),建議他加入克格勃?;氐侥箍坪螅烁癫脚c科洛索夫談話,征求他的意見??坡逅鞣蚓痛顺蔀榭烁癫囊粏T?!捕怼沉小ぶx·科洛索夫:《克格勃特工記者札記》,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章,第1-10頁。

(二)通過社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候選人線索

這主要是通過調(diào)查各種人員的社會關系物色諜報人員,一般以政治可靠、本人自愿為原則。為了防止挑選到“錯誤類型的人”,情報機構在開始物色對象時,就注意全面考察,往往優(yōu)先考慮“高干子女”,其次是工農(nóng)出身的子女,以保證最機密的工作掌握在“最可靠的人手中”。如1967年7月在南非首都約翰內(nèi)斯堡被捕的克格勃特工尤里·尼古拉耶維奇·洛吉諾夫于1933年出生在一個老布爾什維克家庭,父親是克里姆林宮核心集團中的一員。由于父親的關系,洛吉諾夫進入莫斯科一所專門為高干子女開設的學校就讀,13歲時,在空軍情報機構任職的叔叔看上了他,勸他將來從事情報工作。高中畢業(yè)后,他進入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為將來從事情報工作做準備。1985年叛逃英國的克格勃倫敦情報站站長奧列格·戈爾季耶夫斯基的父親是一位老布爾什維克,曾任契卡邊防軍某部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