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奸猾騙子
在華爾街的整個歷史上,騙子可謂層出不窮。在那里,投機客彷佛生活在一個地獄之中,只有反復(fù)無常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廁身其間,頓覺氛圍怪異、誘惑重重、威脅處處,卻永遠是有始無終,甚至連個暫時打尖小憩的地方都沒有。不過,這里永遠都放著一張沒有署名的邀請函,隨時歡迎騙子們的到訪。
重點關(guān)注:菲利普?阿諾德和約翰?斯萊克、威廉?湯普森、杰伊?庫克、理查德?惠特尼
馬克?吐溫筆下的礦井是這樣一個場景:“地面被鉆開了一個洞,洞口旁邊站著一個騙子。”這清楚表明了他對于華爾街的總體態(tài)度:不可信任。實際上,美國人大都迷戀金融市場這種在他們看來無傷大雅的賭博游戲,馬克?吐溫與查爾斯?達德利?華納兩人合著的第一本暢銷小說《鍍金時代》對此冷嘲熱諷,全國各地的報紙讀者都曾被這篇有關(guān)1872年鉆石大騙局的短篇小說迷住過。
當時,無中生有的金礦、銀礦在美國西部四處開花,但是這個騙局確實是美國西部最大的欺詐事件??纤莨m縣(Harlan)的菲利普?阿諾德(Philip Arnold)和他的合作伙伴——“沉默的”約翰?斯萊克(John Slack)是兩個騙子。他們曾經(jīng)在加利福尼亞州參與過小規(guī)模的黃金勘探工作,他們的騙局利用了美國東部地區(qū)的勘探公司與投資者長期以來沾沾自喜的盲目樂觀,還利用了最近在南非發(fā)現(xiàn)鉆石礦藏的消息。這兩個合伙行騙者突擊惡補了關(guān)于鉆石勘探的專業(yè)技術(shù)知識,然后到倫敦購買了一滿袋未經(jīng)切割加工的寶石。他們炮制了一個騙局,說他們在亞利桑那州的阿帕奇族人聚居區(qū)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型鉆石礦。這一滿袋寶石和這個故事就足以讓兩位舊金山的銀行家(其中一位曾經(jīng)在尼加拉瓜從事早期礦藏勘探與開發(fā)工作)落入圈套。阿諾德和斯萊克讓他們相信自己需要大量資金來建立一支全副武裝的探險隊,從而確保這處鉆石寶藏被安全地開發(fā)利用。但是這些最早介入的投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上當受騙,他們堅持要獲得這處礦藏確實存在的某種證明材料。于是,阿諾德和斯萊克又精心編織了一個騙局,他們邀請這兩位始終被蒙在鼓里的銀行家的代表跟隨他們一路艱苦跋涉,來到了距離丹佛市(美國科羅拉多州首府)幾英里遠的地方。兩個騙子事先把各種各樣的寶石埋在附近的一塊臺地上,然后由銀行家的代表親手把寶石摳了出來。這一下,他興奮不已地回去向老板報告,阿諾德和斯萊克發(fā)現(xiàn)了“美國的戈爾康達(Golconda)(印度發(fā)現(xiàn)大量寶石的寶山。——譯者注)聚寶盆”。